网上曾流传一句话:“哥已经不在江湖,江湖上还流传着哥的传说!”
但是还有更牛逼的,哥从来没出现在江湖上,江湖全是哥的传说!这说的谁,说的就是战国时期的“大魔导师”鬼谷子。
鬼谷子有多厉害呢,首先他这个姓,就很牛逼,姓王,跟隔壁老王一个姓,姓王的没有不牛逼的。他姓王,名诩,也有叫做王禅的。
他学究天人,精通百家学问,他的著作《鬼谷子》是纵横家的代表作,他被称为纵横家的鼻祖。他一生修道,据说得道成仙,所以被道家称为玄微真人,自号玄微子。另外谋略家称他为谋圣,兵家认为他是战国时代兵法的集大成者。
鬼谷子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他堪称是战国时代的一块金字招牌,在他这里进修过的,出去都是名震一方的人物。最著名的四个学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孙膑、庞涓、苏秦、张仪,可以说是左右了战国的发展走向。
一代兵法大家,一对生死之敌的孙膑和庞涓
孙膑与庞涓都是鬼谷子的弟子,应该说是鬼谷子传世最早的两位弟子,这两位都战国时代兵家的代表人物。
应该说他俩都是鬼谷子思想成型前的学生,以传说记载,鬼谷子在孙武隐居云梦之后,与孙武结识,得到了历史上第二部《孙子兵法》,所以他可能在教导孙膑与庞涓时,应该也是他自己疯狂吸收百家学说的时候。
鬼谷子在教导孙膑的时候,看中了孙膑的人品,另外也是看中孙膑是孙武的孙子。所以就将《孙子兵法》传授给了孙膑,并且交代他看完之后烧掉,否则会有杀身之祸,同时也交代他不能告诉别人他学习了《孙子兵法》。
但是孙膑没有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将他学习《孙子兵法》的事情告诉了师弟庞涓。但是他还是留了个心眼,没有把《孙子兵法》转授给庞涓。
从这时开始庞涓就惦记上孙膑了,后来孙膑经庞涓推荐,出山到魏国效力。但是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在魏惠王这个二五仔跟前说孙膑的坏话,说孙膑是齐国人,心里不愿意真心为魏国效力。最后孙膑被魏王羁押,遭受了膑刑和黥刑,被砍去了两只脚,还在脸上刺了字。
之后孙膑就开始了在魏国装疯卖傻的日子,后来齐国使者出使魏国,偷偷将孙膑带回了齐国。孙膑回到齐国后,投奔到了田忌的门下。
公元前年,庞涓率领魏军进攻赵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出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领齐军救援赵国。孙膑采取“围魏救赵”之计,趁庞涓回师救援魏都大梁的机会,在桂陵打败魏军,打击了魏国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
公元前年,庞涓再次率领魏军进攻韩国,韩昭侯派出使者向齐国求救。田忌、孙膑再次率领齐军救援韩国,孙膑故技重施,再次围攻大梁。庞涓回师救援,孙膑采取减灶之计,诱使庞涓率领精锐轻骑追击齐军。在马陵道设伏,趁夜射杀庞涓,乘势大破魏军,歼灭魏军数十万人。
马陵之战后,师弟庞涓以阵亡退出历史舞台,师兄孙膑也完成了自己在历史舞台的表演。战后齐军撤退的时候,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趁势率军进入临淄,斩杀齐国权相邹忌。但是田忌担心被齐王怪罪,没有同意,于是孙膑便离开田忌,选择了像祖父孙武、师父鬼谷子一样归隐。
孙膑归隐之后,重新整理和创作了《孙子兵法》,这便是现在流传于世的《孙子兵法》,原本应该有七十二篇,东汉末年经曹操整理后,成为现在的十三篇。同时孙膑根据自己的军事思想和作战经验,著作了《孙膑兵法》。
靠一张嘴,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张仪
张仪早年在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出师,去楚国游说,并未受到重用,反倒被羞辱了一顿。之后在洛阳经人推荐后,来到秦国游说,和秦惠文王一拍即合,受到重用,不久就被任命为相国。
出任秦相后,张仪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和三寸不烂之舌,以胡萝卜加大棒的软硬兼施的手段,彻底瓦解了三晋的联盟,解除了秦国东出的威胁。
紧接着多次出使楚国,带着大傻子楚怀王一顿忽悠,将汉中之地连打带骗收入秦国囊中。以外交和战争的手段,彻底解除了楚国对秦国本土的威胁,将秦国推上强盛之路。
但是在张仪最后一次出使六国,准备说服各国臣服秦国,为秦国争取更多利益的时候,秦惠王去世。继位的秦武王很讨厌张仪,很多大臣也不断陷害张仪,张仪于是说服秦武王派遣他出使魏国。最后张仪留在了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病逝于魏国。
名为“合纵长”,实为间谍的苏秦
苏秦早期也曾投入鬼谷子的名下,学习纵横之术,但是在名师手下,他属于差生范围。出师后,曾游说各国,一事无成,最后还被自己媳妇嘲笑。
被一顿嘲讽后的苏秦,发愤图强,刻苦研读《阴符》,留下了“锥刺股”的故事。学成后游说燕国,得到了燕文公的赏识,出使各国进行游说,提出“合纵”抗秦的战略思想,得到各国认可,身佩六国相印。
后来,齐国趁燕国内乱,出兵攻打燕国,险些灭亡燕国。在苏秦联合赵国等各国向齐国施压,同时苏秦亲自出使齐国,说服齐宣王归还占领的燕国土地,使得燕昭王顺利继位。
燕昭王继位后,苏秦就成为了燕国复仇齐国的一颗棋子,趁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大肆鼓吹孝道,挑唆齐国大兴土木,消耗齐国国力。最后齐湣王发现众叛亲离,无力约束贵族,同时又被各国针对的时候,发现中了苏秦的离间计,于是将苏秦车裂处死。
身居高位时的心术和手段,决定了个人的结局
从鬼谷子最具代表的四位弟子来看,庞涓战死,苏秦惨死,孙膑归隐,张仪病死于魏相任上,这四位除苏秦外,其他也未必说是真的结局就不好。另外很多人也认为商鞅也是出自鬼谷子门下,商鞅先是被杀,最后尸体被车裂。
商鞅、张仪在秦国为相,被杀或者被驱逐的原因,就本质而言,其实是秦国本土势力和东方六国人才之间的矛盾。
秦国有一个问题一直都存在,就是任用六国士子,但却难以获得真正的掌控权,秦国本质上的大权还是掌握在秦国宗族手中。
比如说军队的掌控权、王位继承者的选择权,这些权利都不是六国士子所能掌握的,所以每次王位更替,都伴随着原有六国士子被残害或者是被驱逐,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统一。
庞涓战死的结局,如果用后世的将军就应该热血沙场、马革裹尸,也算是一种求仁得仁的结局。
唯一悲剧的是他是中了师兄的计谋而死,这其实本身也是技不如人的表现,从师门出来就是这样,但是庞涓自知不如孙膑,还是敢于与孙膑对战,又何尝不是一种“亮剑精神”呢!
苏秦在他们师兄弟中,他应该算是最差第一位,有可能他是在鬼谷子晚年拜入门下的,更有可能就扔给了他一本书自己自学的,后来假借鬼谷子之名游说。
因为以鬼谷子的年龄来算,他教授张仪时,年龄都不小了,在教导苏秦估计都差不多百岁了。
所以,苏秦其实并没有什么硬核的技术来展现在各国面前,而且他的主国也是极为弱小的燕国,他就采取非常手段来效忠燕国,最后自己也算是以国士之风报效了吧。
其实,孙膑、庞涓、张仪、苏秦,甚至商鞅,都是广为人知的鬼谷弟子,鬼谷弟子应该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人物。
而这五位代表人物,因为他们出色的才能,在各国身居高位,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斗争中,他们的命运已经不由自己决定了,一代政治斗争失败,自然是身死族灭。
最聪明的还是大师兄孙膑,眼看形势不对,立马就撤退隐居,因此他也没有被卷入田忌和邹忌的斗争中,获得了最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