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一下:你穿越回宋朝,你跟朋友恰巧在景阳冈散步,突然一阵狂风袭来,前面出现了一只老虎。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卷起袖子,学起武松将那大虫打倒在地,扒它的皮,抽他的筋。
当然了,这种可能性很小,所以只好退而求其次,告诉同伴前面有只老虎,赶紧跑。如果你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事情是极难办的,因为你不吱声不言语,虽然急的上蹿下跳,但是同伴根本不知道前面有老虎。
所以你打算写字告诉他?首先你要有文化,会写繁体字,还要找到笔。即便找根树枝也需要时间。所以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说句话:前…前……前面有老虎。
这就是说话的目的和价值。
一
提到说话,就有朋友问:阿信,怎么样才叫会说话呢?
这是个好问题。实际上,说话这件事跟请客吃饭一样,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靠嘴巴这个器官。其实不仅如此,跟人说话就相当于请客吃饭。
啥意思呢?咱们来捋一捋。
二
请客,就意味着要招呼好客人,而不是招呼好自己。这话应该不难理解,虽然客人嘴上说“客随主便”,但那是客气,当真就输了。
如果你真以自己为主,你会发现客人的脸色会越来越难看,随时可能拍案而起。说话也是如此,一定要以听众为主,而不是自己说的痛快为主。
这很重要。实际上,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平时说话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要么沉默不语,要么喋喋不休。
沉默不语?跟招呼客人一样一样的,客人兴致勃勃的来了,上了餐桌,结果你磨叽半天,就抠搜的点了一盘花生米,没有硬菜。你觉得浓缩的是精华,可客人觉得你给的料太少了。
跟人交流时,很多朋友惜字如金,半天不说一句话,这不是待客之道,也不是说话之道。
确实,有时候我们确实要懂得沉默,用鬼谷子的话说叫“阖”,沉默的意思。比如鬼谷子就说:阖之者,闭也,默也。
或许有朋友会反驳道,你看,是鬼谷子让我们不说话的。实际上鬼谷子是告诉我们,沉默是为了观察和了解对方。招待客人,首先要观察客人喜欢吃什么,然后才能看人下菜碟。
三
既然不能沉默不语,喋喋不休总是可以的吧?
也是一样不行。你点了满桌子自己喜欢吃的菜,丝毫不考虑客人的口味。导致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是多余。
这类人到哪里都觉得自己就是主场,说话滔滔不绝,娓娓而谈。他们觉得这就是好口才,需要案例吗?看看年底年会上,各路企业老板们动不动就是长篇大论就知道了,他讲的意犹未尽,听众听的意兴阑珊。
更要命的是,非要强加几个不知道从哪个成功学大师那里搬来的幽默梗,讲一个又一个冷笑话和做人大道理。
这可苦了听众了,虽然觉得很无聊,但还要摆出一张认真脸。这时候,你的内心会想什么?
何以解忧?唯有手机!
所以菜不在多,话也不在多,而在于精。啥叫精?知道客户的胃口,整几个客人喜欢的硬菜。所以别忘了问一句:你喜欢吃点啥?这很重要。
说话更甚,说听众喜欢听的话,比自说自话的滔滔不绝要强的多的多。听众爱听的话,才是真理呢。
我们来段鬼谷子的教诲,陶冶下情操吧。鬼谷子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嘴巴可以吃饭,但说话一定要走走心,别动不动就瞎咧咧。听众只想知道一点,而你却讲了十点。
大家时间那么宝贵,没空听废话。喜欢讲废话,让人听废话的人,估计都是上辈子结下的血海深仇的仇人。
连比拉图都要客串一下说道:智者说话,是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愚者说话,则是因为他们想说。
四
很多人觉得鬼谷子是知识,不,其实我们讲都是常识,就跟请客吃饭一样。你看哈,说话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实际上还要讲流程,啥意思呢。
你看哈,请客吃饭是有讲究流程的,拿常见的用餐流程:凉菜、热菜、主食、甜点举例。一开始呢,会上点冷碟,虽然分量少,但是告诉客人,咱们的饭局开始了,可以动筷子了。然后慢慢上热菜,也就是客人喜欢吃的主菜,硬菜。众人大快朵颐、酒足饭饱后,开始上主食,悉听尊便,管饱。最后上的甜点,不仅是告诉客人,饭局接近尾声了,同时也给点甜头尝尝。
说话也是酱紫,一样一样的。
你看哈,有时候我们说话就不讲究个流程,没有丝毫铺平垫稳,上来就急着上干货,上硬菜,你觉得这是大方。
可是听众听的一脸茫然。为啥呢?太硬了,一时消化不良。大凡只要是干货肯定是要思考的,人家还没燃起来,实在太仓促了。怎么办?所以要先上冷碟先稍微铺垫一下,营造下气氛,给听众一个缓冲时间。
注意这个氛围的铺垫,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尤其对于沟通更是如此。在一个好氛围里,每个听众的情绪慢慢被钓起来,然后才能上干货。这就好比食客的胃口被调动起来,坐等硬菜的心理是一样一样的。
有时候吃饭吃的就是氛围,有时候说话说的其实也是氛围。
五
终于可以上硬菜了,色香味俱全,一群人埋头苦干。
硬菜就好比是说话的干货和重点。说话没重点不行,没内容更不行。你想如果吃饭时,你营造好了氛围,做好了铺垫,结果呢?给客人上了一盘毫无亮点的青菜豆腐。
客人以为是内有乾坤,结果一尝,稀松平常。
失望,失望,还是失望。
所以,内容一定要硬,一定要有重点。所谓的干货,其实就是不带水分的内容。这也是沟通的关键之处,一个人说话如果很水,听众一定会失望。甚至,有时候说话沟通的核心就是要有好内容。对此,阿信总结了鬼谷子对于表达的两大基本要求:
1、说者,说之也。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别人。说话首先要有说服力,如果没有说服力的话,其实就等同于是废话。
2、说之者,资之也。说服的初心就在于帮助别人。一个懂得帮助别人的人,强过百万雄兵,一句对别人有用的话,胜过千言万语。
阿信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词,将之称为“言商”(LanguageQuotient):指的是一个人对于语言表达的控制能力的高低。别去查了,鬼谷道独家,别无分店。
如果一个人说话没有说服力,而且不能给人提供帮助,那么这类人的言商就太低了。
怎么理解?引用一下前面的案例:你发现有老虎,你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他、而你表达的重点是:有老虎,危险。
最可怕的是,你急的上蹿下跳却没说清楚。最最可怕的是,你讲了半天,别人不信。
这就是,言商太低了。
六
吃完主菜,是不是就应该直接结束了呢?不能够,你要给听众点甜头尝尝,让他打心里觉得美。所以应该上甜点了。
反之就是虎头蛇尾,指的就是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做事不始终如一。这就是没甜点造成的。
甜点看似不起眼,但其实很重要。有部系列电影《猩球崛起》就是标准的烂尾电影。导演在故事的最后,为了让主角“凯撒”悲壮的死去,催催观众的泪点,强行让一只箭莫名其妙的戳死了主角。让观众感受智商受到了侮辱。
甚至影片名字起叫《终极一战》,看完你才发现,不存在的,压根没啥所谓的一战。没有一个好的结尾,就意味着烂尾。
有时候说话就是临门一脚的事情,如果没有最后那一脚,很可能功亏一篑。这就好比行文中“起承转合”的概念,能不能在情绪上得到共鸣,能不能在意义上起到升华,能不能抓住听众就在于这个“合”字。
在《高效演讲》中有这么一段描述:强烈的情感会让你说话更具“粘性”,或者说更让人难忘。如果你的甜点很好,听众将会永远记住。即使他们忘记了你说的大部分内容,但是他会记得你曾经给他的甜点。在沟通中,一个故事、一句格言,一个比喻,一个想象,一个呼吁,只要能找到情感共鸣的内容,都是好甜点。
七
刘墉说:说话,最大的艺术就在同一句话你怎么说。哪件事先说,哪件事后说。尤其重要的是,你要知道如何说到重点。
人与人的关系不仅是吃出来的,更是聊出来的。又到年底了,要不要请你的朋友吃吃饭,聊聊心里话?
好的沟通,就像请客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