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阴符,内为阴,外为符。你的心志是隐藏的,故而为阴。你的行为是由内而展现在外的,故为符。
本经阴符,指的就是万物根本的过程,都是由内而外的展现,从而影响世界,从而化转阴阳,改变世界。
大家好,我是鬼谷之名,今日开始给大家讲解鬼谷之《本经阴符七术》。
第一术《盛神法五龙》
五龙就是五行之龙,也就是金木水火土。
龙是华夏子孙的图腾,三国演义之中有一段对龙的描述相当的到位: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而神则是阴阳难测。所谓的盛神,就是养神,养神之道,就要像我们中华的龙图腾一样,可以变化无穷,难知难测。可大可小,随机而变,则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也同样可以改变一切。
所以盛神法五龙的意义就是:养神之道就要效法龙。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
养神之道要把握五个要素,也就是原文中的“盛神有五气”,所谓的五气,指的是五脏之气,神,魂,精,魄,志。
神为之长,意思是神居其余四者之长,是一个统帅的地位。
心为之舍,意思是心就像一个容器一样,他为其余四者的容器。
德之为人,意思是德可以让人远离邪恶,让我们正身从善,选择“道一”的目标,所以它是为人之本。
既然盛神有五气,故而养神的方法,也就是要遵循五气之道,神有道,魂有道,精有道,魄有道,志有道。
: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
何谓道呢?道,是天地之开端,道是天地万物产生的本源。
无形而生有形。也就是道生一,一是万物的开端,故有“一其纪也”。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之化育,天地之生成,由天道构铸而成。天道恢弘博纳,包容弘厚,万物生于道而身于“道”,身在“道”中而不知“道”,所以有“莫见其形”。
道本无形无迹。化育万物之气,由道而生,先天而成,难测难知而难名,难测:没法去揣测,难知:没法去了解,难名:没法去正确的命名。也就是道德经里而的一句话“无名天地之始”。所以谓之神灵。
: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神明由道而生,故道者,神明之源。
道生一,道都是由一而开始变化,一是无形到有形,万事万物都是由一而开端,由一而变化,故有一其化端。
什么是“德”?遵循道理能够有所成就,这些道理就是“德”。
什么是有所成就呢?在这里可以返回捭阖篇。回过头去看鬼谷子的理想无非就是掌握“存亡之门户”,再选择“道一”的目标,达到生存发展,就可以称得上成就。在这里可以做一个结论:凡是达到生存发展的道理,都可以称之为“德”。
而五气都都遵循这些道理,必然可以成功。既然这些道理叫作“德”,所以有原文之中的“德养五气”。意思就是我们以能够让人有所成就的道理来豢养五气。
心能得一,所谓一,就是道,就是万物的化端,返回到初始,返回到本源,心能得道,道生万物必有德,道产万物必有术,故有“心能得一,乃有其术”。
: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
心可得道,必可生术,术是由心而生,故而原文之中“术者,心气之道’。
术可以把心气从住所中引出来,而神就是心的使者,神就是被术引出的心气。
也就是说“术”用来引“神”,要引出什么“神”,就要看什么样的术。
: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九窍十二舍者,十二舍者,指的是第一:眼睛可以看颜色;第二:耳朵可以听声音;第三:鼻子可以闻味道;第四:嘴巴可以知味;第五:身体可以触摸;第六:思想可以考虑事情。
然而眼睛要看到颜色,就必须成为心与神之舍,也就是说眼有舍,二六一十二,故为十二舍。
九窍指的是人体的外在气门,总共有九个。也就是眼睛鼻子嘴巴等总计九个孔窍。
人心由内而外的外在表现都是通过九窍十二舍。所以原文之中有“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
耳朵,鼻子,嘴巴,身体的感受都是归纳到心。互相综合才可以知全部。故有“心之总摄也”。
心统九窍一十二舍,能够做到遵循天道自然,返璞归真,就可以称为“真人”。故有“生受于天,谓之真人”。
“真人”的所有表现都暗合天地自然之道,故有真人者与天为一。所谓一,就是道,“一”自然天道由无形而变有形的开端。万物变化的的本源。真人可以返到道的境界,与道同体,故有“真人者,与天为一。”
:而知之者,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
那么要如何明确以什么样的德来养五气呢?唯一的答案就是“内修炼”。
内修炼,指的是通过假学习而体会出道,能够做到这一步,可以称之为“圣人”。
圣人所谓的假学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以类而知,见一叶落而知秋之将至。可以做到举一反三。知道万物之理的共性。假学一身而知天下之变。
说白一点呢,鬼谷子在这里给我们强调所谓的内修,要特别重视类推的方法。而要使用类推的方法,必须心中有类才可推,要做到心中有类就必须要不断的学习。修真修真,借假修真。
: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
人生天地之间,随物而化。物有不同,人有不同。
: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
正是因为人有不同,物有不同,所以要知,而知类在于利用窍,指的是我们要知道一件事情,都是要通过九窍,也就是我们的感觉器官。
如果通过感觉有疑惑,就必须与术相通。如果心中无术,就不会通达。
: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而心术能够相通,五气自然可以得养。五气归心,神,魂,精,魄,志都归心所统管。就能随自然之理而化,无所不能。
: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心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四者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
怎么去自然化呢?在于五气俱全,神是五气之中的长者,以神统一其它的四气,才可以在安静平和之中去养心头之气。
气既然已经养好了,德必和,也就是说只有在安静平和之中去养气,只有在养气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找到善的道理,这种善的道理就是德。
有德而必可养五气。志,思,神,德四者不衰,就可以向四方发散威势,所行所为都可以尽性穷理,这好像神迹归身。无所不能成。能够做到这一步,才可以称得上是“真人”。
: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所谓真人,与天地合道,尽自然之玄妙,故可以做到无为而无不为。
养产万类万物,怀抱天心,施德而养育天下,以合道之德而为,自然之道,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有原文之中的“执一而产养万类”。
志虑思意,都可以运行威势,自然之道,循理而动,因为都是遵循大道之理,有合于道的大德,自己不为,以德而有为,故有“无为以包志虑思意”。
深明此道,则神可盛而养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