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人十分重视修身,修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人交往中,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故曰:病者,感衰气而不神也;怨者,肠绝而无主也;忧者,闭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动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无要也。此五者精则用之,利则行之。”--《鬼谷子·权篇》
病言,便是气息衰弱而没有精神的语言;怨言,便是伤心痛苦而没有主见的语言;忧言,便是情感抑郁而不顺畅的语言;怒言,便是鲁莽胡乱而没有条理的语言:喜言,便是自由散漫而没着要点的语言。这五种言辞,只有精通了它的妙用才能运用,在情况有利时才能实行。
在这里,鬼谷子简单列举了病言、怨言、忧言、怒言、喜言等五种情绪化的语言,以提醒我们注意。试问,谁愿意与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交往,谁又愿意与一个总是愁眉紧锁的人交谈。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时候,一位大臣受国王派遣,到外国采购本国没有的物品。大臣来到一国,听到市场上有一位老者在叫卖“智慧”,感觉新奇,便将五百两银子付给老者,要买智慧,老者对他说“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
大臣办完公务,星夜回家,怕惊醒妻子,悄悄进屋,不料在微弱的月光下,隐约看到床边有两双鞋,心中怀疑妻子不忠,顿起杀心,一把拔出了佩刀。
这时,他突然想起自己带回的智慧之言,不觉念叨起来。声音惊醒了屋中人,“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床上之人喊道。原来是大臣的妻子生病,母亲前来照看。
明白情形的大臣,不觉大喊:“这智慧果真便宜!”试想,如果大臣没有及时克制自己的怒火,岂不要发生一场人伦惨剧?
与人交往最忌一个“怒”字,动不动就发脾气,终会害了自己。容忍心中的怨气确实不大容易,但只要遇事多思虑一下,又怎能让一时之气冲昏头脑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