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鬼谷如果你太讲道理,那你就输了

来,各位伙伴先来做一道题,还记得我们千年以来的争辩吗,这一点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

问:人性到底是()

A、善,B、恶,C、无善无恶。

纵观慢慢历史长河你会发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如果是那些道德主义者,主张仁治的人会选择A,列如孟子、柳宗元等等;

如果要是那些制度为上,凡是将流程的人,会选择B,例如商鞅、韩非子等等;

唯独像王阳明、老子、六祖慧能这些能够顿悟大道的人告诉你,其实无善无恶才是标准答案。

但是,到底是哪个正确呢?

或者我这么问吧,看官~你觉得哪个是正确的呢?

在这个纷繁村乱的世界中,人们其实更愿意选择自己相信的那个,而不是答案标不标准的问题,同时他们会坚定的认为自己的选择就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嘛~~在这个世界一定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很难做到完全脱离主管事物,从而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只能做到相对客观,除非他能完全的抛起自己的价值观,才能做到真正的客观。

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就会通过自己的主管感知去定义这个世界。

至于人性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大家都各有一说。

而且每个人都觉自己的非常的在“理”,是世间正道。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情况呢?不知道各位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孟子是穷人家的孩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然而儒家的亚圣荀子却在50岁的时候提出了人性本恶,最后冒出来了一个无名小人告子率先提出无善无恶,这是怎么回事?

如果按照我们上一段所说,那么我们可以做一个猜测,他们会得出这些结论都是他们人生经历的总和体现,同事他们所说的问题正是人性多面性和复杂性的体现。

不论你怎么想,或者你觉得人生简简单单的过完一生不好吗?但是人注定的复杂的,毕竟是万物之灵,有智慧的、有愚笨的、有安静的、有吵闹的、有激进的、有温和的、有强硬的、有柔软的。

我鬼谷子读的越多,经历的越多越能感受到,鬼谷仙师从不说人到底是善是恶,也不讲什么人间大道理,或者哲理。而是讲方法,就比如夫贤、不肖、智、愚、勇、怯,有差。

所以不同的人我们要用不同的方式去对待,因此《鬼谷子》才说: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网络上的流行用语常说,别去叫一个装睡的人,因为你永远也叫不醒他。正比如你让一个相信性本善的人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性本恶的说法。

电视连续剧《大秦帝国》中有一段被删减的片段,是商鞅和孟子的辩论,商鞅认为性本恶,孟子认为性本善。虽然最终以商鞅胜利告终,但是商鞅依然没有使孟子相信人性本恶。

对于那些你没办法改变的事情,你只能改变自己。

人们在面对自己的所引以为豪的东西,总是会沾沾自己,认为自己是最大的。这也正是沟通之中自大的表现。可是到底谁是对的呢?只是双方的立场不同罢了。

儒家也好,法家也罢谁都认为了自己参透了天道。可是谁又能说服谁呢?恐怕就连荀子和孟子碰面也没办法说服对方相信彼此的学说吧。

但是为何孟子一定要四处的推广自己的“仁术”,同时打压别的流派呢?

这个答案非常好解释,这就好比那些卖所谓的保健品等跟你宣扬各种乱七八糟的功效,与他对立的东西他能去同意吗?这一切都是立场使然~~

说到这里,我也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历史上很多儒家都会把鬼谷子抨击的体无完肤。同时也能明白,为什么儒家当政的时候回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所谓的“攻乎异端”之说了。

然而中庸的“中”许多人偶读理解成了折中。折中思想注定会失去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理”本就不同,如何折。

如果要是看完我之前《鬼谷子》的文章,就会有人说,永泉,你老是说儒家如何,尤其是孟子,好歹他也是圣人呀。

嗯~那么接下来我们要讲一讲孟子的好话了。

有一位朋友公都子问孟子:“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

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这句对话是啥意思呢?

这个公都子也是没安好心,不过怕冒犯孟子,所以变着法子问孟子“孟老师,外面的人都说你喜欢诡辩,敢问是不是真的?”

这可是一个非常狠毒的钝刀子,让人痛苦的很。讲的难听一点,就是说孟子没有什么真本事,就是嘴巴厉害,但是却成不了事。

敢问,刺激不?

如果是一般人,肯定会突然间暴跳出来,立刻反驳。但是孟子就是孟子,突然间惆怅了起来说道:“我也不想呀,但是我没办法呀。这个世界上像墨翟、杨朱这样子的禽兽太多了,不要是不撂倒他们,我怎么推行仁治呢?”

我怎么突然间觉得张义和公孙衍这群纵横家们的好幸福,最多也就是比作妇人。墨翟这样的角色居然直接成了禽兽,我说这样子炮轰墨家祖师爷真的好吗?

不过孟子真的撂倒了他们吗?并没有!

根据刚刚的回答,孟子也承认自己的是在诡辩,那么请问:孟子为何要诡辩?

答:推销仁治,不择手段的讲大道理!

而且厉害的孟夫子并不是就嘴上说说,而是逢人就说,有机会就说。

有一年秦楚两个巨头开始准备花费大额资金开始准备攻占市场,于是为了天下苍生的大侠宋牼决定游说两国,别打,好好过日子不好吗?

在路途中与孟子相遇,孟子一见遇到了老朋友当然要聊上几句。

孟子问:“宋兄,此去何处呀?”

宋牼说:“听闻秦楚两国已经准备撸起膀子开干了,我要先去楚国游说别打。”

孟子问:“如果楚王不鸟你,你怎么办?”

宋牼说:“如果楚王不鸟我,我就去秦国看看”

孟子继续问:“少说别的,你就告诉我你要怎么个整法。”

宋牼说:“我会把做这件事情的厉害关系告诉给他们(吾将言其不利也)”我们不知道宋牼有没有听说过鬼谷子,但是这个歌鬼谷子中的“言恶以终其谋”道理一致,就是告诉对方做这件事情的坏处,让他停止继续做。

对着孟老夫子说这话,结果可想而知,孟子说:“哎~这么做不行呀。”

苦于办法的宋牼听到这话之后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的像孟老夫子求教:“敢问先生可有良策”

孟子说:“不要讲厉害关系,你要用爱来感化他们,是爱懂吗?(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

你能想象当时宋牼的表情吗,我相信他一定是和我同样的表情。心中瞬间有千万只神兽在蹦腾,我期待了半天就跟我说这个?

好,现在请问:“孟子说的是对还是错?”

我来告诉您,不但没错,而且非常正确,要爱来感化敌人,从此两个国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但是有用吗?

傻子都知道,这个根本就没有用。或许你的爱连酒店的保安都感动不了,更可况是一国之君呢?

但就算是这样子,孟子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他们双方的立场不同,秉持着不同的观点、结论,从而采取不一样的方法罢了。

人在这个世界上有点非常纠结的事情,就是谁到底是对的?

自己坚持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也坚持他们是对的。于是双方都在为彼此的对错争论不休,却不知道这世界上本就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很多时候看似在讲道理的两个人,其实只是在争论一个对错输赢,直到两败俱伤,元气大伤或者是其中一方倒下才停止。

这个世界从来都不却什么道理,而且正如我同事说的那句话“道理我都懂,但是我还是过不好一生。”

卡耐基说:如果成功有诀窍的话,这个诀窍就在于洞悉他人的立场,并能够同时兼顾自己和他人的立场。

用《鬼谷子·摩篇》中说:说者听,必合于情。什么意思?

意思是说,要想说服他人,用讲道理的方式,还不如并肩他人的立场和利益,这样子别人会更愿意听下去。

因为你要明白一点:所谓的敌人,只是站错立场的朋友!

好啦,各位伙伴,关于讲道理这一事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下方留言,我们来探讨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7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