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识人术这3种人看似无害,实则心术不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公益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8.html

说起鬼谷子,但凡对中国古代哲学术数感兴趣的人都不陌生。被尊为谋略家鼻祖的他不但深谙天地阴阳、万物运化和帝王将相权谋驭术,对凡夫俗子、市井小民心神作为也有深研。

相较于孔子、老子,如果说这两位圣人的学说偏重于理念信仰的话,那么鬼谷子王先生则更重于实际和运用。鬼谷子的学问浩如烟海,今天就只谈一谈鬼谷子所谓绝不可交的那些人。

有人分作“言行不一者、贪图小利者、唯利是图者”三种,在下文中咱们会将后两者合二为一,两大类人、三种人即是:“言行不一失信者不能交”、“见利忘义无德者不能交”。

言行不一失信者,不能交

君子守信,虽九死而不悔;君子重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守信重诺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而核心的道德准则,失信于人,说了不算算了不说,久之便无人理你。

你将被孤立于社圈之外,有难无人帮,有苦无处诉,甚至直到把你原有的那些精神和物质资源损耗殆尽之后,再“光着身子来,光着屁股去”,可悲可叹。

先说一个富人失信而殒命的故事,从前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急忙相救。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富翁,你若能救我,谢金百两”。

但当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只抠抠索索给他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出尔反尔,不守信用。富翁却怒道:“你一个臭打鱼的,一辈子也挣不了这些钱,就这点破事能拿到十两金子,你就谢天谢地吧!”

渔夫无语,心中暗道:等着,有你好看的!怒将金子抛入江中,扬帆远去。果然,后来的一天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又恰遇那个渔夫:“噢,原来你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

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此为不得好报或属自然。再说一个强者争霸而断头的故事,被张飞唾骂为“三姓家奴”的三国著名人物温侯吕布,身有“万夫不当之勇”,虎牢关前一人战刘关张三英而不败。

可是,因为他先是一拜丁原为义父,尽管丁原待如亲生,但吕布因贪财而杀丁原而投董卓再为拜义父,二是因贪色貂蝉美貌而手刃董卓,三是董卓败亡被曹操所擒之后为活命又想拜曹操为义父。

结果,因刘备对曹操耳语的“君不记丁原董卓之事乎?”一句话戳穿其背信弃义的本性,被曹操吊死于白门楼。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多次烽火戏诸侯,最后真到强敌犬戎来攻时被擒而诛。

自此之后,西周八百年江山换代,东周列国从此开始。因此,人之重诺守信,不单适用于同级之间、上下上之间,也同样适用于上下之间。

见利忘义无德者,不能交

利者,人皆好之,所谓“无利不起早”。乍一听起来好像人都是为了“利益活着”,其他的无所谓。毫无疑问,“利”或者“利益”是人之必需,但并非唯一,因为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因为还有一个人生最本质而能万古流芳的东西——“义”。虽然“小利”和“唯利”中的两个“利”字字面无异,但内涵却有别。“贪图小利者”似乎偏好金钱物质,而“唯利是图者”则好像更重于事业乃至社稷江山。

孔子云:“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这句话的意思之一就是:君子与君子之间的交往的核心是“义”,小人和小人之间交往的重点在“利”。

也就是说,人生重要的本质是“义”,一个民族的优良品质要用“义”来光大传承,而不能以“利”继世永恒。纵观历史,金箔玉器犹在,早已物是人非,唯有道德传承。

贪图小利甚至唯利是图的人,古往今来,比比皆是,见怪不怪,好像对你也没有什么大的妨碍或伤害,为何还要谈谈呢?必须谈。因为“不论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这个问题和这样的人你每时每刻都在面对,而且必须面对。

古时候,郑伯克段于鄢,以“义”胜“利”,初中时读此课文不知深意,今乃了了。春秋战国是中国悠远历史长河中第一个乱世,而在这个乱世中第一个称雄一方、显赫一时的霸主就是郑庄公寤生。

庄公之父郑武公与妻子武姜,生长子庄公和次子共叔段两子。可母亲姜夫人却偏爱幼子共叔段。原来姜夫人生寤时难产,让她经历了很大的痛苦和惊吓。

于是,他便为这个儿子取名寤生(即难产之意),并且对他百般嫌弃,甚至因此置周王朝相传数百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不顾,多次提出改立次子共叔段为太子。

郑武公去世后,按照古老的宗法制度(传统所谓的“义”),长子寤生继位,是为郑庄公。但成为太后的姜夫人并未安守本分地安享晚年,而是进一步干预朝政,为共叔段鸣不平。

她向郑庄公讨要制地(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作为共叔段的封地。郑庄公没有答应,又提出以京地(今河南荥阳东南部)为共叔段的封邑,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使共叔段的封邑超过庄公国土面积,待时机成熟之后,篡国夺君。

对此,祭仲等大臣屡次进谏提醒。但郑庄公念及兄弟之情,无可奈何地说,这些都是我母亲的意思,我又怎么能限制她呢?只好答应。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

果然不出所料,不久共叔段就开始扩建城邑。见郑庄公没什么反应,共叔段更加肆无忌惮,于是下令让西部和北部的边境之民都服从自己的命令,甚至宣布郑国西部、北部边境为自己的封地,并把封地扩展到了廩延(今河南延津县东北)。

共叔段的嚣张跋扈,终于引起郑国上下的不满。“天有二日,民心或变”,朝野上下呼声强烈。但郑庄公则胸有成竹地说:“不用我动手,他也会自取灭亡”。

“不义之举,定失民心,其势越大,越近分崩离析。”共叔段膨胀的野心由于郑庄公的假意放纵,似乎渐渐得到满足,开始不计后果地制造武器,囤积粮草,整修城池,正式开始实施攻打自己郑国国都的计划。

事实上,共叔段的一举一动全在郑庄公的掌控之中。共叔段起兵时,郑庄公终于说:“可以动手了。”随即,郑庄公命令公子吕率大军去京城讨伐共叔段。

京城的人听说国王派军前来,纷纷倒戈。共叔段成了孤家寡人,只好弃城而逃,最后成了郑庄公的阶下囚,此为古代“唯利是图”之帝王者一例。

看清小人花招,谨防损己利人

至于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只占便宜不吃亏,自己失信还骂人的大有人在,不胜枚举。不过,如果从现实道来有恐有损人面,还是说古吧。

汉朝年间,有一个叫陈实的人。曾做过太丘长的官,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好评。卸官归故里,当地远近的官员、乡民却都尊称其为“陈太丘”。

一天上午,陈太丘在街市返家的路上,恰与曾在一起供职、多年未见的邻镇朋友意外碰面,格外亲热。寒暄之后,陈太丘执意邀请友人到自家一叙。友人盛情难却,二人边走边聊,来到陈家。

一进家门,陈太丘便向夫人孩子热情地介绍。孩子们鞠躬施礼,夫人客套几句之后就忙着准备酒菜。友人见陈太丘一家重情重义,热情好客,也很佩服陈太丘的为人处世。

其间,陈太丘领友人进书房,欣赏名人字画,各自赞叹发表评论,又双双对桌品茗,咀嚼人生。茗香飘逸,话兴正浓。谈笑之间,夫人进屋:饭菜齐了。

酒逢知己,开怀畅饮。酒过数巡,友人开口说话了:“不能接着再喝了,我差点忘了,明天我还得去郡府会一好友,还得早点回去准备行装呢。”话音未落,陈太丘呵呵一笑:“巧了,明天我们刚好与你顺路,也得去郡府去办点事”。

于是两人约定,次日午时一同上路,集合地点就在陈太丘家门前的大槐树下。两位友人为了准时相聚出发,还在槐树前立了个高高的树干才揖手辞别。

次日,陈太丘提前来到了树干前,等了又等,眼看夕阳西下,所立树干影子东斜过半,猜想友人定有他事而不能同行,或已提前出发,于是独自上路。

然而,就在陈太丘走后多时,他的友人终于到了,左看右看,却不见陈太丘的影子,当即就气不打一处来,非要到他家去看个究竟问个明白。

一到陈太丘的家门口,正看见他的长子在家门口尽兴玩耍。于是便指桑骂槐,又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真不是人哪!跟人约好一块出门的,却又不等人。”

当时,陈太丘的长子小陈纪才刚满7岁,是一个人见人爱、非常懂事的孩子。听见父亲的友人数落完之后,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午时,午时不来,则表示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礼貌。”

铿锵数语,掷地有声,那刻,刚才还歇斯底里欢叫的知了已经嘎然而至,死一般寂静。那友人当即羞愧万分,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直到后来陈实才知道,原来那个“友人”不但当天没去郡府,后来也没去。因为他早已被郡府开除了,但他为何还要在酒席上如此夸夸其谈呢?

就连傻子也知道!上述所言,林林总总,杂乱无章,但只能说明一点:“利”者本应为“益”。何而不能成“益”,概由自身不是“君子”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