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喜欢读《论语》、《道德经》、《鬼谷子》这类古书?
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书本里除了告诉后人学习、治国、齐家的经验,还大量篇幅谈论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学问。
马云透露常做这一件事,人过30岁跟着做,很快拉开与年轻人差距。
互联网大佬马云说过,“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
我身边人常跟我提起鬼谷子、老子等圣人,闲下来的时候,也会愿意去读一读他们的作品。
在浮躁的现代社会,读读古人的作品,远比把时间花费在电视上追剧,来得有意义;
原先压抑、郁闷的心情,总会在品读文字的当下,心慢慢沉静下来;
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总会在古人的智慧中,寻得解决困难的方向。
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国学,国学的范畴很广,不仅仅指古代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领域。
但,作为中国人不读传统经典,很可惜。
所以,读庄子《人间世》,就是要从庄子的智慧中,寻找到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
然后运用到现实生活里,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读传统经典的意义,你认为呢?
01帮人“先正己”
马云说“什么都想自己干,这个世界上你干不完”。
我们要跟周围人打交道,比如你要和家里的父母、妻子丈夫相处;要和工作单位里的同事、领导相处;要和身边朋友、邻居相处,等等。
但是,年轻人生活里明明相处得好好的,突然因为一件事、一句话就会争执,严重的甚至翻脸。
哪怕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与子女,都会为生活里的小事小情发生矛盾,何况两姓旁人呢?
庄子《人间世》里讲述了孔子和学生颜回的故事。
有一次,颜回去向老师孔子辞行。
孔子询问:“你去哪儿?”颜回答:“打算去卫国”。孔子问:“去卫国干什么?”颜回说:“我听说卫国的国君,年轻气盛、专横独断,治理国家随意,轻率役使百姓,令百姓大量死亡”。
我们知道在古代,身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力,所有人的生死大权都几乎掌握在他手上。
就像《水浒传》中,高衙内看上林冲妻子,想着占有林冲妻子。陆虞候就给高俅献计,林冲带宝刀误闯白虎堂,随即以行刺罪发配沧州。官吏都有这样的控制生死权,何况皇帝?
像夏桀、纣王等这样的残暴君主,那手底下的人都能说杀就杀,更别提老百姓们,全都被统治者的霸道专治所震慑。
颜回希望遵从孔子的智慧,去卫国帮助老百姓。
孔子却说:“推行大道不宜掺杂,杂乱了就会事绪繁多,事绪繁多就会心生扰乱,心生扰乱就会产生忧患,忧患多了也就自身难保,更何况拯救国家。
古时候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总是先使自己日臻成熟方才去扶助他人”。
其实,庄子说的孔子与颜回的故事,讲的就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众所周知,文坛大师鲁迅先生,早年并不是向往文学创作的,而是一心扑在医学上,希望“学医救人而后救国”。
只是后来鲁迅先生看到,要想真正的救国民,光靠学医是没用的,学医只能救人,而且一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
所以鲁迅决定弃医学文,拿起笔杆救国,写下著名额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就像曾仕强先生认为,“人是要别人来认识你,要别人来肯定你,要别人来推举你,你才有价值”。
02做人“观人心”
尽管颜回作为孔子得意的学生,孔子对他的这次出行,表示十分担心。
梁冬说庄子《人间世》里,谈到孔子对颜回说的话,“道德的衰落,是因为大家开始追求有名,刷存在感;智巧的产生,则在于争夺和竞争。对出名的渴望,导致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倾轧、相互比较”。
庄子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一个人不可生出智巧心,这是一种不单纯的心思,往往容易走上歪路。
现实中,做人追求“聪明”,然而有些人没有聪明,就把智巧当作聪明,这样的人耍小聪明,很容易被人识别。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列子臆说》里说:“拿我们自己来比,你交一个朋友,他办法多,有智巧,很聪明,你一定非常喜欢,但是你也非常害怕。所以你最爱的朋友一定是那个老实诚恳的。”
的确,现实生活里,你看年轻人最喜欢结交各色各样的人群,所以常常会跟这个闹矛盾,那个吵架;
而人过30岁后,更珍惜与人的交情,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结交哪一类人。
所以你看,这两个年龄层次的人做人处事就不同了,但是多数时候长者更不容易吃亏,这样与年轻人的差距就拉开了。
晚清曾国藩说过,“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做人首先要自己学会“真诚”,与人打交道更要明白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因为谁都不想在人际关系里吃亏、上当。
所以,真诚的关系,善良的天性就很重要。《论语》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很快你也会变成同一种人。
西汉刘向《后汉书》里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是同样的道理。
正确的识人术和择友观,对一个人的发展十分重要。《鬼谷子》认为“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
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
马云一直坚持读书的好习惯,就是坚信书本里的智慧能够指点人生迷津。俗话说“读好书,书读好”选择传统经典,就是选择学习更高的智慧。
庄子对人性的险恶看得非常透彻,人过30岁后如果能多读书、多学习,自然拉开与年轻人的差距。你觉得人过30岁后,更适合看哪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