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鬼谷子的弟子,帮外国数次攻打本国,为何却能终老家乡?
春秋战国的能人谋士多如浩瀚群星,随便俯仰一指,便是一段惊心动魄。但有一个人,他为了他的君主奉献一生,谋术乱六国,帮外国数次攻打他的祖国,最却终老在家乡。这个人便是张仪。
张仪,出生年月不详,魏国安邑人(今山西万荣)。从史书记载来看,张仪的家境一般,但是他有一个名闻天下的老师——鬼谷子。张仪师从鬼谷子,纵横之术可谓得到了他的真传。出师之后,便开始了他谋略七国的道路。走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有七条道路可供他选择,如果可以,他也能去辅佐已日渐西山的周王室,但他不是个傻子。他想起自己的故国魏国,但是不论是卫鞅、还是吴起,魏国都终究是留不住人才的。那么,他便到这最强大的国家去,强者与强者的配搭,才是最好看的。
公元前的某一天,张仪踏上了秦国帝都咸阳的土地上,他目光坚定,因为他心里始终坚信自己可以在这个乱世中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走到了秦惠王的面前,与所有谋士的经历一样,他也有一个同君主彻夜长谈的情境。最终,君主赏识谋士,谋士原为君主倾尽所有,张仪便是一个鞠躬尽瘁之人。
公元前年,秦国的吞并计划还在继续。这次他把刀指向了魏国,也就是张仪的家乡。但战国时期对于一个游说之人来说,他效忠的君主要比一切都重要,不然也就没有吴起杀妻这样惊世骇俗的事情了。秦惠文君派他与公子华攻占了魏国的蒲阳,可这在张仪看来并不算胜利。他告诉秦王,一个小小的蒲阳对秦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作用,如果王上同意我的建议,必定能为秦国换来更多的土地。于是,秦国将蒲阳还于魏国,同时将王子送于魏国作为人质。此时,张仪游说魏王:“如果魏国不以礼相待,会被其他国家耻笑的。”魏王因此将数个郡县献给魏国,秦王大喜,封张仪为相,居于百官之首,主参外涉之事。
公元前年,各国君主开始称王。是为了抗秦而称王,其中,魏、赵两国更是为了联合抗秦而称王。秦惠文君大为震怒,派张仪攻打魏国,又一次占领了魏国的土地,隔年,秦惠文君便在张仪的建议下,正式称王。
虽然张仪每次参与攻打魏国,但魏惠王也是一个惜才爱才之人。公元前年,为了秦国的利益,张仪去了魏国,并且担任了相国一职。但是他难以说服魏王,没能帮到秦国。而后,韩、赵、魏、燕、齐进行了合纵之盟,但面对强大的秦国,合纵之盟并没有击垮秦国,反而秦国诛杀八万韩国士兵,诸国皆畏惧秦国。此时,张仪加紧游说魏王臣于秦国。魏王恐慌地同意了这个谋划,退出了合纵之盟。张仪重回秦国,继续出任宰相。期间,游说各国,为秦国谋略了城池土地,但自古谋将总难善终。
公元前年,秦武王继位,但他素来不喜欢张仪这个人,君臣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各国听说之后,便又起了合纵之意。此时,张仪便对秦武王说,他愿意去魏国,将齐国的矛头指向魏国,从而打破合纵,削弱各国实力。秦武王便遣车遣人送他去魏国。果然如张仪所料,齐国开始攻打韩国。但是齐王的谋士也看出了这一点,便告诉了齐王,齐王撤兵,最终,张仪病死在魏国,也算得以善终。
他曾为秦数次伐魏,而后他急流勇退,却能终老于魏国,也算是一种圆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