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非常特殊的门派,他们是一个谋士群体,以纵横作为代表,将天下视为棋局,把诸侯当作棋子,在纵横家的眼中,帝王就是他们操控天下的工具,纵横者如同鬼魅一样,潜伏于列国之中,筹划着整个天下的格局,这个门派,是诸子百家之一,而门派的创建者,就是传说中的鬼谷先生,大家好,我是白同学,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鬼谷派纵横家。
鬼谷派纵横家纵横二字,源于鬼谷子的捭阖之术,可以理解为是阴阳思想,什么意思呢?在儒家眼中,避免战争需要讲究仁德,在墨家眼中,需要人人奉献,但在纵横家眼中,则需要建立一个,能够渗透在列国中的谋士集团,然后让这些谋士来掌控大权,直接控制整个中原的格局,怎么控制呢?就两个字——纵横,我们可以将“纵”,理解为是救命的药,合纵者之所以能把药卖出去,是因为有人生病,但是药效太好,疾病全无,那合纵者手里的药,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他们就需要有人去制造新的疾病,这些人,就是连横者,他们将战国之间的争霸,看作是一场比拼智力的游戏,合纵连横者相互对抗,又相互联合,似乎是在完成鬼谷子的游戏,不过,从历代纵横家的结局上不难看出,稍有不注意,可能就要葬身于万劫不复之地,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十分危险的游戏;在诸子百家,那个天才辈出,又互相攻击的时代,鬼谷派,是百家公认的强者,被人称为是“笑则而天下兴,一怒使诸侯惧”;关于这个门派的故事,还要从鬼谷先生开始说起。
鬼谷先生鬼谷子,原名王诩xǔ,是鬼谷派,也就是纵横思想的创建者,他的神秘程度,不低于老子李耳,而学术成就,又不低于儒家的孔子,是位真正的奇人,当然也有可能不是人;关于鬼谷子的传闻,最早出现于公元前年,最晚至公元前年,期间共有年的历史,所以鬼谷子,很有可能只是一个称呼,如同墨家的钜子一样,是纵横家对其首领的尊称,而且在鬼谷岭上,也确实也流传着,鬼谷子与墨翟相伴隐居的传说;按照史记和各种文献来看,鬼谷子一定存在,但至于他到底是谁,并没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说法,没有人真正见过他,他也没有离开过云梦山,只是在中原大地上,一直流传着关于鬼谷先生的传闻;所以接下来的内容,可能在时间跨度上,有些不太准确的地方,如果有疑惑,大家可以将鬼谷子当作是一个身份,而不是一个切切实实的人;在春秋末期时,河南鹤壁的云梦山上,有一位得道高人在此隐居,这个人面相古怪,额前有四颗肉痣,成鬼宿之象,并精通百家学问,被人称为是当代谋圣,因为其居住于鬼谷洞,所以人们都称他为鬼谷先生。
在传说中,鬼谷先生身怀四大绝学,一曰数学,就是日星象纬,观星之术;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三曰游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还有人说,鬼谷子每次只收两名弟子,传授他们纵横之术,然后让这两人以天下为棋局相互对抗,胜出者,就是下一任鬼谷子,当然这个也只是猜测,并没有十分明确的记载;春秋末期,时局动荡,天下诸侯,已经出现了纷争的迹象,列国都在为接下来的大战,准备招贤纳士,在这个时期,每个国家都曾派人,去请过鬼谷先生,但一直未见其踪迹,就在人们以为这只是传闻的时候,有两名鬼谷弟子,走出了云梦大山。
鬼谷门人有关于纵横之间的首次对抗,分别就是庞涓与孙膑故事,因为纵横家是隐学,所以记载较少,其中有很多内容不可考证,大家可以权当故事来听一下;庞涓下山后,首先来到了魏国,并以鬼谷门人的身份,坐上了魏国将军,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实力最强,而且庞涓,又是当时最出名的谋略家,可谓是强强联手,不过庞涓唯一忌惮的,就是这个与自己师出同门的孙膑,在庞涓看来,孙膑是唯一一个,能够阻挡自己实现抱负的对手,于是他就设计,将孙膑引到了魏国,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以了膑刑和黥qíng刑,这个膑刑不是挖去膝盖骨,而是砍去双足,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在当时那个社会,这两种刑罚的降临,就等同于是宣告了,被执行者的死期,没有双足,就只能卧于床榻,无法遁逃,脸上刺字,就要一生受人嘲讽,不得重用,除此之外,庞涓又日夜派人监护,以防孙膑逃走,如此一来,可以说是万无一失,除非这个人是鬼谷门人。
几个月后,齐国有一位使者来魏国拜访,孙膑想尽办法,见上了这个齐国使者,并用纵横家必备的技能,也就是言辞,打动了这位齐国使者,被他秘密带往了齐国,再之后,就出现了田忌赛马的故事,孙膑用谋略,说服了齐国将军田忌,成为了田忌的军师;当时齐国执政者是齐威王,他依靠祖辈留下来的资产,也萌生了进军中原的想法,于是呢,田忌就将孙膑,举荐给了齐威王,同样齐威王,也被孙膑的言辞所折服,更加坚定了,自己进军中原的想法;公元前年,魏国庞涓举兵讨伐赵国,直接将赵军围困在了都城邯郸,无奈之下,赵国只能向齐国求助,随后齐国派遣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一同前往赵国救援,这也就是鬼谷门人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当时田忌想直奔赵国都城邯郸,但孙膑却认为这是下策,魏赵军队正在邯郸交战,魏国太过强大,即使我们过去,一时也不能解围,怎么办呢?以强制弱,魏国精锐都在邯郸,都城大梁都是老弱病残,所以直取大梁,才是以强制弱,于是田忌就兵分两路,一路去佯攻魏都大梁,主力军队,则留在了桂陵设伏,这也就是历史上围魏救赵的典故。
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庞涓得知都城起火后,只能赶紧回防,结果就在桂陵这个地方,遭遇了齐军伏击,魏军大败,庞涓成为了俘虏,但可惜的就是,在庞涓的指导下,魏国主力军队依然没有损伤,碍于魏国的强大,孙膑只能将其放归;不过鬼谷门人相争,必有一死一伤,所以纵横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直到十三年后,魏国庞涓利用了纵横术,联合赵国,共同征讨韩国;这次韩国也同样只能向齐国求援,孙膑与田忌再次出战,也是同样的套路,直取魏国都城大梁;庞涓也有了经验,得知齐国出兵后就赶紧回防,准备与都城的军队联手,先绞杀后方的齐军,这怎么办呢?以弱制强。
以弱制强的精髓,是先要让敌人放松警惕,于是孙膑下令,每天依次减少炉灶,头一天升起十万个炉灶,第二天就减去一半,果不其然,庞涓以为齐国军心已失,已然溃散,于是就丢下了大军,开始以轻骑追击,一直追到马陵这个地方;达到马陵后,夜色将至,周边只有高山密林,庞涓在树丛中,发现了一颗被脱皮的树,其上刻着一行小字,内容为“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还没等他读完,周边火光大起,原来又中了孙膑的伏兵之计,结果呢,庞涓被逼自刎,魏国元气大伤,而齐国,则进入了其最强盛的时期,鬼谷门人的首次出山,就改变了整个天下格局,历史上的孙膑并没有随庞涓而去,而是功成身退,从此就没有了任何消息,所以有些人说孙膑成为了新的鬼谷子,这一点也无法反驳。
纵横之道齐国坐上霸主后,孙膑功成隐退,没过多久,从云梦山上,又下来了新的鬼谷传人,这个人,就是张仪,在这里要解释一下,苏秦和张仪并不是对抗者,两人所纵横的时代不同,一个是靠合纵起家,一个靠连横出名,张仪的对抗者,应该是公孙衍;张仪下山后,第一站就去到了楚国,结果不被重用,随后又辗转反侧,去到了秦国,当时他的对手公孙衍就在秦国,这个公孙衍是魏国人,在魏国不受重用,于是就来到了秦国,听起来可能有些乱,他领军攻打魏国,并获得了多次胜利,被封爵为大良造,是秦国最高的爵位,魏国接连战败之后,就派人用重金,贿赂了这个公孙衍,于是呢,公孙衍就极力劝说秦惠王,让他放弃攻打魏国,先谋取其他的国家,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张仪来到了秦国,并向秦惠王提出了连横策略,他说公孙衍的策略是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等它恢复过来,那秦国,恐怕就失去了,这个称霸中原的机会,秦惠王听完觉得有道理,就采取了这个连横策略,并开始排斥公孙衍,公孙衍自知已经暴露,只能离开秦国,并投奔了魏国,准备以合纵之术,对抗张仪的连横之策。
公孙衍和魏国,可以说是有共同的敌人,魏国的敌人是秦国,而公孙衍的敌人,是主张连横的张仪,于是他就提出了合纵策略,所谓合纵,就是联弱以制强,通过游说,他将齐国与楚国,一并拉入了合纵联盟,三个国家共同对抗秦国,张仪应该如何破解呢?当时合纵联盟为了壮大势力,正在攻打旁边的赵国,张仪趁着他们攻打赵国的时候,直接带兵拿下了魏国重镇蒲阳,拿下蒲阳之后,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又主动派人与魏国讲和,并送去了质子,又归还了刚刚打下的蒲阳,恩威并施,用离间之计破坏了合纵联盟,而魏惠王则接受了蒲阳,并且割让了十五个县回报秦国,破坏了合纵联盟,又白得十五个县域,张仪也因此得到了秦国国相之位。
在当时,秦国愈加强大,在魏国合纵家的嘴遁下,也让周边其他国家,产生了合纵想法,但就在这个时候,张仪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开秦国,去到魏国,并且一来就坐上了魏国国相,而后又在魏国,大肆鼓吹与秦国结盟的好处,张仪是个明白人,单一的诸侯对秦国没有威胁,真正的敌人就是魏国的合纵者,当时魏楚两国交战,魏国节节败退,于是张仪又联合秦楚齐魏四国,举行了啮niè桑会盟,并由秦国出面,给魏、楚两国调停,让魏国有了喘息的机会,虽然人人都知道福祸相依,但真正面对问题时,大多数人都只能看到眼前的福,最终魏惠王,也因为面前的蝇头小利,直接将公孙衍赶出了魏国。
其实从这里来看,合纵的目的,就是联合弱国来抵抗强国,连横的目的,就是用这个强国来破坏合纵的联盟,从而逐个击破,这么看来,合纵的难度更大,所以连横者的胜率较大,但真的是这样吗?在张仪之后,出现了一个六国之相,他联合了六个国家共同抗秦,并成功遏制了秦国的发展,这个人,就是鬼谷子的另一位高徒,苏秦。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关于纵横学派的内容可能有些枯燥,后续大家有兴趣也可以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