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通鉴》26:纵横家的天下观鬼谷子属奇人,传说他姓王名诩又有说叫王禅,长相天赋异禀,额头四颗肉痣加持,成鬼宿象。按星宿说法鬼宿有四星:分管马匹、兵士、布帛、金玉.个人愚见,这四个分管代表了四个部门,交通、军事、商贸、财政,几乎占尽了政权重要部门,寓意也很明显,定兴亡而已!光相貌就让人啧啧称奇,无怪乎这人一生也如传奇,精通百家,隐居云梦,入山精修,上谙天道,下谙人心,简直如神仙中人。(鬼谷子)这样的人,虽没出仕,但徒弟却个顶个厉害。门下四大弟子,孙膑辅齐,出将入相,庞涓佐魏,纵横沙场,苏秦张仪,则犹如双子星,用连横合纵一个时代。安居云梦里,天下为棋局,门徒如棋子定列国存亡,看历史走向,深藏功与名。这样的人,除了佩服说不出别的话语,那么他的徒弟都能如此厉害?除了传授的纵横学之外,个人认为,鬼谷子教徒弟的一句话,至关重要。(鬼谷子弟子)这话就是: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思虑简单解释就是,占据天下的高位,看世界,听人言,思权谋,这话最重要的不在观听思,而在于高格局。那么格局何解,在那个时代就是不以诸侯国眼界看世界,而是以已知的,可见的世界格局考虑问题。而这也是非常适用于哪个时代的思考方式。苏秦张仪故事,在历史上属人才竞争黄金时代的美谈,足以让后世无数华夏豪杰羡慕。根源吗,也很简单。首先;对当时的人而言,除了诸侯士大夫,王室公族,其他如平民百姓或士子,是没有家国概念的,贵族或许还有家国归属感,可对老百姓士子而言,却少有这感觉,因此才有无数士子,仰仗才华到处找工作,甚至跳槽的事出现。比如吴起,历仕三国,苏秦去秦不被用,就去东方六国当谋主,他们还没有被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给禁锢,反而很有主见。(大争之世)其次:那个时代,是人才流动的时代。各国普遍都很重视客卿,这客卿就如今日世界高科技人才一样,属技术移民主力。引进人才在竞和时代,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秦国,客卿掌权,从秦穆公时的百里奚和蹇叔起,到后续的商君、魏冉、范雎也都不是秦国人。除了旧贵族鼓噪了一段时期杜绝人才,被客卿李斯《谏逐客书》驳斥外,统一前的秦国从未有杜绝特殊人才引进的政策。再次:那个时代,用人政策很灵活。这点,可以从无数越级提拔中看出来,奴隶出生的百里奚可以直接成相国,商鞅一到秦国谈了三天三夜就成了变法主持者,苏秦从一介白丁变成相国,也不过几顿酒功夫。没有等级规矩,不拘一格降人才属时代写照。(白衣拜相)最后:乱世出英雄,英雄也需乱世。在天下大乱时代,一个天纵之才,能起到兴灭国家的重要作用,这是在大一统后的时代,难以看见的奇迹。以上四点,即是大争之世的时代特点,也是苏秦张仪所面对的环境,更是能无限放大格局的大时代。无数国家,在斗争中,不管愿意不愿意,都面临国家大战略调整。而引发这一切的,就是秦国崛起之势不可遏制,六国需要合纵才能抗衡秦国,否则就要被灭。苏秦和张仪,就是因出山之前身居的高格局,“以天下之目视、以天下之耳听、以天下之心思虑”,看到了时代车轮前行的方向,才收获了成功。于是他们走上了两条不同的道理,一个致力于辅佐秦国,连横一统天下,一个致力于联合六国,合纵制衡秦国。在苏秦张仪的诉求还有提点之下,原本已模糊感知天下大势的君王们,也看清了趋势。(纵横)不过,苏秦的运气,相对于张仪而言要差不少。因为他要协调的关系更多,六国国君虽然知道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但曾经的利益、仇恨,常常让他们不由自主的互相攻击,长远的规划,抵不过眼前的利益,最后六国互斗,进而失去了一切。而张仪的运气就在于,偏居一隅的秦国,有着充分的地利,还有国家实力做后盾,能贯彻以张仪占据天下观高度制定的战略。经过百年争斗后,秦国渐强,六国渐弱,内斗的六国,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和时间。实事求是的说,苏秦和张仪同出鬼谷子门下,纵横术谋略应旗鼓相当,就连观天下,思天下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苏秦耳中,人多嘴杂,六个声音各抒己见,都在争权夺利。张仪耳中,一言决天,一个声音孜孜以求,为了统一天下。这也成能力相左的两人,最后分出胜败的关键,虽然他们最终结局都不好。苏秦主动求车裂,张仪出逃魏国,但结局如何能掩盖他们的光耀?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年)初,洛阳人苏秦说秦王以兼天下之术,秦王不用其言。苏秦乃去,说燕文公曰:“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于是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车骑辎重拟于王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