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开篇第一句,为何读完让人很失望其

西晋时期天下大乱,三教九流各显其能,盗墓颇为盛行,此时一位幸运的盗墓贼挖了一位汉代侯爷的墓。

进入墓室后,这位盗墓贼没有被金银财宝吸引,却被玉枕下面的一本奇怪古书深深的吸引住。

因为这本书的封面正写着一段类似于咒语的奇怪文字:不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如果所传非人者,必将受其殃祸。

而且除了不能传给不圣、不贤的人以外,这个咒语还说,如果有合适的人而不传者,也必定要受其殃祸。

这本奇怪的古书就是《素书》,今天我们能够看到这本奇书,还要感谢那位盗墓贼。

初看这本书,很多人可能会被这本书的名字所欺骗了,“素”,多么普通的一个字。

但几千年来,中国无数的名人志士都视它为奇书、天书,很多人甚至认为它就是神留下来的书。

因为这本书的作者黄石公,据说后来得道成仙了,《素书》便是这位先人所留下来的奇书。

“素”这个字其实一点也不普通,它有着十分神奇的含义。

“素”本来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本色的丝织品,而这里的“素”则是指道的本色,天道本来的样子,暗指这个世界运转的根本规律。

所以说,只要有人读懂这本《素书》,他就将成为人中之龙,一统天下。

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历史上记载真的有人就因为这本书的智慧而成为了一统天下的霸主。

根据《史记》中记载,《素书》的出现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叫作“圯桥授书”,也就是中国四大谋圣之一的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

黄石公对张良一番考验后,送了一本书给张良,并且和张良说了一段话:

你回去读这本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之后一定会天下大乱,这本书定能够让你功成名就,十三年之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

从此黄石公就像老子和鬼谷子一样消失不见了。

但是后来果然如黄石公所预言,十年之后,陈胜吴广起兵反秦,张良就凭借着这本《素书》里的智慧,辅佐汉高祖刘邦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帝。

后人评价张良为一代谋圣,中国古代能够被称为谋圣的只有四个人,姜子牙、鬼谷子、张良、范蠡,可想而知张良的智慧是有多么高深。

但是宋代的宰相张商英在钻研完《素书》之后却说,张良还只是悟透了这本书中的一二成的智慧而已,如果说真如张商英所言,那这本书到底写了什么惊天的秘密呢?

其实《素书》非常的简单,一共就六章,总共才多字,全书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素书》开篇就直接放大招了,你不是想知道怎么成为有钱、有势名垂青史的人吗?

书中第一章只用一句话就告诉你答案:“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

什么意思呢?道、德、仁、义、礼,这五种思想是浑然一体的,如果说你对这五种思想彻底的觉悟了,你就是人中之龙,你就能够功成名就。

说实话,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素书》的时候,看到第一句话就特别的失望,完全就不想读下去了。

在现在这个物欲和金钱至上的世界里,“道”我们还能够理解,是宇宙的规律,如果说我们明白“道”了,肯定是有帮助的。

但是德、仁、义、礼,靠这些陈词滥调能够帮我们赚钱,能够帮我们成事儿?看看现在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在他们身上我们几乎很少能够看到德、仁、义、礼的力量了。

可是问题又回来了,如果说德、仁、义、礼这些没有用,那为什么古人这么推崇,为什么有这么多英雄豪杰对《素书》这本书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其实答案非常的简单,一般我们说的“德”和《素书》里的“德”完全是两种“德”,如果大家想要看《素书》,必须要提前看老子的《道德经》,不然的话你多多少少都不会理解到其中的真义。

《道德经》第38章里面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得无为,而有以为!

这句话中“德”不光是指一个人的品德,而是指一个人对于天道的领悟,等于得到的得,它是对天道的领悟,对天道的心得。

《道德经》里把德分成上德和下德。具备上德人是真正的明白天道的人,但是从外表上看上却是大智若愚,从来不表现为外在的有德。

下德正好就相反,表面上这个人看的就是天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好像非常的厉害。但是事实上啊,这样的人其实他没有懂得真正的天道。

照说来上德肯定比下德厉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老子说上德之人他们太明白自然之道,所以他们常常崇尚无为,就是像看破红尘了一样,他们没有功利心了,他们只希望一切顺其自然,而无心去作为。

而下德的人呢?那不一样了,他们虽然不像上德人一样和天道融为一体了,但是他们比我们普通人完全更了解天道,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这些下德之人是希望用自己明白的道理来去做事情。

他们希望用自己的“德”去满足自己的某一个目的,比如说赚钱,又或者是成为一代帝王将相,而为什么我们一直认为“德”不可能去帮我们赚钱,是因为我们平时说的“德”就是无为的“上德”。

而《素书》里面说的德、仁、义、礼,其实指的全部都是“下德”,要用“德”去达成自己的目的。

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是要贬低“下德”,事实上这可是老子透露的天机。

如果你想要成事,那你不能够学“上德”,只能够学“下德”。

因为“上德”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要顺其自然,他不愿意去有所作为,他不会去改变世界。

而只有“下德”的人,他们又懂得天道,又有自己的目的性,所以说“下德”的人,他们就更容易去改变世界,而《素书》就是在教你怎么用“下德”改变世界的这样一本书。

在《素书》当中,黄石公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这是解释道的意思,道就是宇宙和自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主宰着我们的万事万物,但是我们就是不懂背后的缘由,所以说到这个东西真的是无法无边。

而《素书》里“德”绝对不是老子说的这个上德,它就是下德,就是要把它使用出来,满足自己的目的,而且最关键的是后面这一句,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为什么要把你的德使出来,那是为了让世间万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够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

但是“下德”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为什么要那么好心去帮助世间万物,满足他们自己的欲望呢?

因为黄石公说,你帮助世间万物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就肯定能够反过头来帮助你,达成你自己想要的目的。

有可能我这么说你可能还不理解,那我们就来聊一个人,你马上就明白了。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多年来,历代历朝的名人志士对汉高祖的评价都极高,甚至有人说刘邦是中国皇帝里面最厉害的一个,因为他是一个平民老百姓起家,没有过人的才能,武不能杀敌,文不能服众,身高一般,相貌平平,最喜欢做的就是自吹自擂,做人从来不客气,甚至有些无赖,而且还特别好色,见谁爱谁,最过分的是为了自己能够活命,甩了老婆孩子立马就跑。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流氓,却打败了项羽这样的贵族势力,一统天下,这是为什么呢?

按说他这个人很缺德啊,但是事实上按照黄石公来理解,他非常有“下德”。

很多人总结说,刘邦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刘邦虽然自己无能,但是却懂得识人,善常用人,也很会驾驭人。

什么样的奇人异士到了他这里都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潜能。

大将军韩信之前只是一个讨饭的叫花子,而另外一个大将樊哙是个卖狗肉的屠夫等等,这不就是黄石公说的使万物各得其所欲吗?

你要让万物让自己的手下尽情发挥自己的作用,满足他们的欲望了,他们当然就能够回过头来满足你想要的愿望了,

这就是黄石公在《素书》里所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是什么?是仁慈、恻隐之心,对人仁慈,就会使人亲近。

所以黄石公说:仁者,人之所亲。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仁是对别人仁慈,不求回报的,但是在黄石公却在后面跟了一句,以遂其生存。

意思就是你对人仁慈,就会产生出美好的愿望和行为出来。

大家看到没有,这里的仁,不是不求回报的,很明显就是为了有好的回报而去用仁,而且很多人认为仁就是要对别人仁慈,以求回报,但是其实不然,你也可以利用别人对你的仁慈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刘邦大军破秦进入咸阳以后,众将士看到如此繁华的咸阳都动了劫掠之心,人人都去抢劫金银财宝。

刘邦也一样,一入咸阳宫看到宏伟的宫殿,成千上万的美女,无数的金银财宝,贪婪好色的流氓本性就显露无疑。

然而此时张良却告诉刘邦:

主公啊,你可能马上就要死了,可惜你还不知道啊。

刘邦愕然,我进了咸阳宫,多好的事儿啊,怎么会死呢?

于是张良就说,你现在相对于项羽来说,势单力薄,但是你却先占了咸阳宫,你让项羽怎么想?就你现在的能力,难道是想明着和项羽争天下吗?

所以说,我说你马上就快要死了,却还不知道呢。

刘邦立马就听从张良的建议,撤出了秦宫,乖乖的在旁边的坝上驻军,等待项羽的到来。

项羽听说刘邦早已攻破咸阳,果然非常的恼火,而且刘邦的手下曹无伤还偷偷的跟项羽告密,说刘邦就是想要自己称王。

项羽大怒,第二天就想要荡平刘邦,项羽的叔父项伯提前来通知张良,希望张良能够逃跑。但是张良却说,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情,逃走是不守信誉的。

于是张良就和刘邦一起项伯的面前博取同情,说自己根本就不想称王。

你看,我们没有住在咸阳宫里面,城里面的财宝也全部是留给项羽的,我们一点都没有动,就是在这里等项羽呢,我们对项羽是一片忠心啊,再说张良之前可是救过你的命的呀,你怎么舍得让我们这样的人被误解呢?

于是在二人的求情之下,项伯果然就心软了,心里仁慈的一面被无限的放大,没想到就真的答应他们,愿意在项羽的面前替他们说好话,然后就有了我们熟知的鸿门宴的故事。

若不是项伯在鸿门宴上为刘邦做掩护,那么刘邦早就已经死掉了。

这就是黄石公说的,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利用仁慈,刘邦让项羽的叔父救了自己。

黄石公在《素书》后面他又总结说: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也就是说,如果说你想做一个圣人,就必须要懂得道德、仁、义、礼这五种不同的智慧,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果说你能够悟明白了,则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意思就是说,你现在只管悟道,一旦时机到来了,定能够位极人臣,一旦有机会了,便能够成就绝代的公民,这就是道、德、仁、义、礼的厉害之处。

不过很多人说道、德、仁、义、礼这些东西都是以前的啊,那现在知道这些东西还有什么用呢?

道、德、仁、义、礼真的消失了吗?还是说他们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正在悄悄地被使用着呢?

如果人人都能够看得出来,自己被道、德、仁、义、礼悄悄地束缚着,那你就太小看那些懂得使用下德的人了。

其实《素书》这本书它就是一个宝库,后面还有太多太多值得每个人都看一看的智慧。

后面的内容可不像我们前面讲的这几句,只讲道、德、仁、义、礼,后面还会更多的告诉你什么事情是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该做的,该怎么做。

如果你现在比较迷茫,又或者说你觉得自己在生活中、事业里遇到了瓶颈,一直以来都不能够突破,我强烈推荐你看下这本古书。

一日三省吾身,这是成长最好的方法,但问题是我们普通人该从哪方面去自省,自省以后,我们又没有像孔子这样的老师,即使我发现了我自己的不足,又有谁来教导我们呢?

《素书》就有这样的作用,里面有太多充满智慧的句子,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领悟。

关于这些道理其实我们不需要说太多了,说的太多,想得太少,大家终究也不会有所感悟。

上面我只讲了开篇五个字,全书句话,很容易理解,你可以自己去认真看看这本《素书》,结合《道德经》认真领悟下,这对你的生活、工作、事业会有巨大的帮助。

如果大家对这本书感兴趣解的话,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即可获得此书!

《素书》寥寥几字就讲完了道、德、仁、义、礼,黄石公真的很厉害。

一个老人在当时那个时代,就能化繁为简,把最复杂的事情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所有人都能听懂,这就是真正的高手。

道、德、仁、义、礼,真正的能人,有下德之人,他们能够从这五条准则中找到进退的趋势,找到一个定数,分析其内在的逻辑,甚至找到一个内在规律,然后伺机出动,其实这一点也有更深的含义,大家可以自己思考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