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谁都想读的书,然而繁忙的生活让我们无法静心钻研。那么我就来给大家提炼一下其中的要旨。用白话的形式,将本书的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给大家解读一下。
今天我们分享这本书的第四个章节,这个章节更的情境更适合企业主或领导者,《鬼谷子·抵巇第四》,之前的三个章节已经分享过,喜欢的朋友可以去我的主页查看。
第四章抵巇(dǐxī)
抵,抵御、防备。巇,本意是小缝隙,这里引申为矛盾,漏洞。
“巇者,罅(xià)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所谓巇,也就是罅隙。罅隙逐渐会成为小山沟,小山沟逐渐发展成大裂隙。
“巇始有眹,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巇之理也。”在裂痕刚有征兆出现时,可以用“抵”使其闭塞,通过“抵”使其减小,通过“抵”使破裂停止,通过抵的方法而使之消失,通过抵的方法而获得成功,这就是用“抵巇”之术的道理。
这是这个章节第一个观点,这个观点的重心在于弥补。首先我们不能不重视小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当小的问题要出现,或者刚刚出现小的问题时,我们就要及时想办法去解决它。要不然小的矛盾积累,长此以往就会爆发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往往等事情出现大的问题时我们才幡然醒悟,要是当时如何、要是早就怎样如何如何等。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带入的场景有很多,我也就不列举了那样会比较啰嗦。
“圣人见萌牙巇罅,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当圣人看见国家出现裂痕的萌芽之后,就可以采取“抵巇”之术堵塞裂隙。如果当世道可以治理的时候,就用抵巇方法堵塞缝隙,当不可以治理的时候,则可用抵巇的方法彻底改造,使之获得新生。
这是这个章节第二个观点,这个观点的重心在于征服。在这段之前,是对时政混乱、君主昏庸、臣下无德的一些阐述。表明这时的问题已经在没有表象的时候,发展得相当严重,严重到触及根基那种。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赶紧用“抵巇”之法去应对。如果还能弥补,那么我们就尽力弥补它,如果不能了,那么我们就对它加以改造,从新征服它。这个观点在职产中所涉及更多的是我们的领导或企业主,因为这件事的操作,需要对整个事物有较高的处置能力才能办到。而且这个情况涉及到的利益最多的也是领导者们。而这种观点也为后世许多学说所诟病,因为他的立足点是人民而非君主。在那个王权神授的时代,的确很难让君主接受。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三王,即夏禹、商汤、周武王。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帝执政时期,虽然也有纷争,但是用弥补的方式堵塞就好了,三王的时候,天下大乱,只能取代前世的君主,重整天下了。
五帝指谁各位应该都明白,而三王说的正是,大禹传位于启,从此家天下;商汤伐桀,建立商朝;武王伐纣,建立大周。鬼谷子用两个类型的对比具体的说明了“抵巇”之法修补和重塑的区别。
总结“抵巇”的大意就是,在有要出现问题的苗头时,就及时去弥补它;如果已经到了无法弥补的境地,那么我们就打破常规,重新塑造它。咱们细细体会的话,第一种弥补,是我们很省力的方式,不用太多的付出,但是却是在延续以往的方向,只是在做弥补;第二种破而立,虽然我们会付出很多代价,但是它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并不是说第二种是无奈之举。
好了还是给大家分享几句点拨,我们可以思索一下
修身养性,积善成德
有备制人,防微杜渐
因势利导,审时度势
好了今天对“抵巇”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您对《鬼谷子》这本典籍有兴趣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