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三大处世智慧,可不学但不可不知

《鬼谷子》有云:“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

于智慧谋略而言,变换万千只为成全不同事件。

生活中,总会发生各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以下三种处事绝学,助你书写顺遂人生篇章。

-懂得内圆外方-

《鬼谷子》说:“做人当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人活一世,没有谁能够一路坦途,但也没有什么路是走不通的。

希望或许就在拐角处,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因此要懂得转圆的道理。

同样,为人处世,也要学会适当的“圆滑”,心可软,却不能对谁都心软,更不能事事都心软。

狄仁杰大半生沉浮宦海,早年明经及第,受阎立本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一生官至宰相。

初入官场的狄仁杰年少轻狂,面对权贵甚至帝王他都无所畏惧。

怼百官,呛帝王,最初的狄仁杰除了是个忠心耿耿的臣子更像个愣头青。

只要是他认定为正确的事情,哪怕刀山火海也会勇敢前进。

他也因此为此付出了许多代价。

武则天继位后,狄仁杰得以重用,一日武则天在散朝之后独留狄仁杰。

问到他:“爱卿认为娄师德贤明吗?”

狄仁杰回答道:“娄师德行军打仗功绩在身,至于贤明与否臣不知。”

狄仁杰的言语中常流出轻蔑之意,他认为娄师德能力不如自己,满是不屑。

武则天顿了顿,后平静说道:“狄先生啊,我之所以重用你,全靠娄师德的推荐。”

止于此,狄仁杰羞愧难当,自己能有如今全靠娄师德举荐,自己还时常打击他,更可贵的是娄师德从不计较。

从此之后,狄仁杰开始老练起来了,对敌斗争讲策略,不再一味蛮干。

有一次武则天夸赞狄仁杰:“你在汝南地区干得不错,想知道背后有哪些人在诋毁你吗?”

狄仁杰回复:“陛下认为臣有过错,臣愿改之;如若认为臣无过错,那便是臣的福分,臣不愿知道背后说臣坏话之人。”

此番话深深叹服了武则天,认为狄仁杰确实是位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人生在世,请务必适时收起棱角,以和待之;但在问题原则上,定要坚守自己的底线,以方示人。

用如今的话说,你的善良也要自带锋芒。

正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说:“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润,行得通也。”

做个倔强而圆润的人,才不会亏人也不会亏己。

-须得审时应变-《鬼谷子》里讲:“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人的能力有大有小,时局变换有顺有逆。

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审时度势,不能逆潮流而动。

进与退,张与弛,开与合,都属于《鬼谷子》“捭阖之术”的范畴。

司马懿生于东汉末年的河内郡,当属中原豪门大族。

因其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有举荐之恩,故在曹操一统中原后,便想让司马懿纳入自己麾下。

然而,对于曹操的盛情邀请,司马懿却屡次拒绝。

《晋书》中曾这样描写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

曹操也曾用“鹰视狼顾”来形容他。

司马懿本身对韬光养晦之术也很讲究。

曹操几次征召他都借口推辞。

直至赤壁之战,曹军以多对少却惨烈而归。

在曹操急需用人之际,司马懿深知自己机会即将到来。

在好友荀彧的举荐下,司马懿走马上任,成为曹操麾下一奇将。

为何曹操多次盛情相约,司马懿却屡屡拒绝,这次却有种主动请缨的味道呢?

早期,曹操身边谋士云集,纵然曹操主动抛出橄榄枝,多半也是为报答其父之恩,并非出于对自己的赏识。

而此时,则是以重臣贤才相待,自然与之前不尽相同。

司马懿审时应变的敏锐目光,将自己的才能发挥于极致,成就非凡人生。

人这一辈子,善于审时度势,是决胜的首要条件。

《周易》有云:“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大凡创大业者,莫不是审时度势,顺势而为。

就是要揣度时势特点,从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入手。

不断地改变策略,使自己适应时势变化的要求。

-凡事周密细致-《鬼谷子》里说道:“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

如果要开放,最重要的是考虑周详;如果要封闭,最重要的是严守机密。

由此可见,无论要做什么事,周密细致都十分重要。

晚清名臣曾国藩,凭一己之力延续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60余载寿命。

这与他做人处事细致入微关系极大。

一日,李鸿章带去三人,请曾国藩为他们分派职务。

不巧曾国藩外出,李鸿章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

晚上,曾国藩刚回府邸,家人便将此事说与他听。

曾国藩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近暗中观察。

只见其中一人不停地观察着四周,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第二位低着头矩矩地站在庭院里,着实紧张。

最后那个年轻人相貌平庸,却气宇轩昂,悠闲地看着天上的走动的浮云。

曾国藩又观察了一会儿,看云的年轻人仍气定神闲,而另外两人已有些许不耐烦了。

随后,曾国藩召见了这三个年轻人。

交谈中,曾国藩发现,不停打量客厅摆设的那个年轻人和自己谈话最投机,自己的喜好、习惯他似乎早已熟悉,两人相谈甚欢。

相形之下,另外两人口才就没那么出众了。

不过,那个抬头看云的年轻人虽然口才一般,却常常有惊人之谈,对事对人都很有见解。

然而,最后出人意料的是,曾国藩并没有对最投机的年轻人委以重任,而是给了他一个虚职。

派那个很少说话的年轻人去管理钱粮马草。

又重点培养那个仰头看云的年轻人,派他去军前效力。

李鸿章对此安排很是费解,曾国藩解释道:一位者喜投人所好、善于钻营,有才无德不足以托付大事;

次位者唯唯诺诺、谨小慎微,虽沉稳有余而魄力不足,只能做个刀笔小吏;

末位者等待时不骄不躁、从容淡定,具有大将之风,面对显贵不卑不亢,很有见地,是少有的人才。

当然,曾国藩的眼光着实是独到的,他挑选出的那个年轻人后来政绩斐然。

他正是淮军勇将、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

处世应当慎之又慎,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留下任何一个死角。

面对任何人、经手任何事,都不能有丝毫大意。

足够周密,才能成全事业;足够细致,才能回避危机。

一个人想要往上走,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处世。

懂得内圆外方,广交善缘,不给小人留机会。

须得审时应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