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集锦史上奇才的治人兵法鬼谷

史上奇才的治人兵法——《鬼谷子》鬼谷子,又名王诩,因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隐居江西周阳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鬼谷子》一书,是中国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鼻祖鬼谷子的一部关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的论著,它与军事问题触类旁通,因此也被称为兵书。书中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代表了战国游说之士的理论、策略和手段,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历来享有“智慧禁果,旷世奇书”之称。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能使一无所有的纵横家们,运用智谋和口才进行游说,进而控制作为强者的,拥有国政治、经济、军事乃至生杀特权的诸侯国君主。《鬼谷子》全书既论修身养性,也论人世成事,还论趋吉保身,乃成功立业者求取功名、谋求富贵的不传秘籍,因此长期以来一直被誉为天书。书中既有纵横捭阖,以阴阳之道驾事理、控制人心的谋事制人之道;也有“阴谋阳事”、审时度势、虑谋行事的建功立业之法;还有“达则兼济天下,否则道遥一生”的修身养性之术。《鬼谷子》一书乃纵横天下之大智慧,读通读透可以修身齐家平天下。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六韬》《六韬》相传是周朝的姜尚所著,但后人普遍怀疑。真实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全书以太公与文王、武王对话的方式编成,所以又称《太公兵法》。《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内容十分广泛,涉及战争观、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有关军事的许多方面,其中又以战略和战术的论述最为精彩,它的权谋思想也很突出。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的始祖。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北宋神宗元丰年间,《六韬》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为武学必读之书,可见后人对其评价之高。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子》、《孙武兵法》,是春秋末军事家孙武所作。据说他流寓于吴,以谙兵法,见吴王阖间,受任为将。后与伍子胥谋伐楚,五战五胜,攻下郢都(今湖北江陵北),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所著“十三篇”是中国最早的兵法。它总结了春秋时代重要军事的斗争经验,经过较长时间的流传和不断地润色加工,到战国中叶才整理成书。历来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13篇兵法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其所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初读《孙子兵法》,只觉得晦涩,再读几遍,脑袋会思考了,好像是有那么回事,多读几遍之后便觉得书中的智慧实在是太多了,蕴涵了诸多普遍的、朴素的、辩证的真理,不愧是不朽的著作。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黄石公三略》《黄石公三略》又称《三略》。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战略的兵书。该书的作者,过去很多人认为是黄石公。但后来学者考证认为此书的作者并不是黄石公,而可能是西汉末年一位精通兵法、熟悉张良事迹、拥护汉宗室的隐士。作为一部兵书,它的内容侧重于阐发它独特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1)战略思想。《黄石公三略》的书名显示出它是一部专门论述韬略的著作。在西汉以前,像《黄石公三略》这样从书名到内容紧紧围绕战略问题展开论述的兵法著作非常稀少。例如,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就不是纯粹论述战略问题的著作。因此,可以认为,《黄石公三略》是专论战略问题的开山之作。书中主要论述的是政治战略,也涉及军事战略。既有对前人的继承,也有新的发展。其政治战略的核心是收揽人心。(2)治军思想。在治军方面,《黄石公三略》主张崇礼重禄,礼贤下士,威恩并重,赏罚必信。这些思想对后世都有很大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7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