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这两场著名战役是由两个人串起来的,一个是孙膑,一个是庞涓。
据传,孙膑与庞涓都师从鬼谷子,一个无所不知的神秘人物,他的学生还有著名的苏秦和张仪。
孙膑和庞涓同为师兄弟,两人本来感情很好,但是人心难测,孙膑从来没想过庞涓会陷害自己。
庞涓在跟随老师学习了三年后,自以为学有所成,想要出去大展拳脚,于是便下山闯荡,去魏国当了兵马大元帅。
而孙膑一直跟随老师潜心学习,后来墨子周游列国拜会鬼谷子时,见到了孙膑,被他的才华吸引,于是将他推荐给了魏王。
而庞涓知道孙膑比他本事大,害怕孙膑会影响他的地位,于是陷害孙膑有反叛之心,自己还假惺惺的去为孙膑求情,请求魏王免除孙膑的死刑,只将双脚砍掉,并在脸上刻字就行。
后来,孙膑被执行了膑刑,也就是被挖去了膝盖骨。
之所以庞涓没有杀死孙膑,是为了让孙膑写出完整的兵法,孙膑此时还不知道是自己的师兄弟陷害了自己,连夜在牢狱中写兵法,想感激老同学的救命之恩。
但是看守他的人,不忍心看孙膑还被埋在鼓里,于是告诉了他真相,得知真相的孙膑怒火中烧,立刻烧掉了写好的半本兵法,又想到自己已经是残废,该怎么样让庞涓对自己放松警惕呢。
孙膑想到了一个法子,就是装疯卖傻,他当着庞涓的面吃屎喝尿,和猪睡在一起,终于让庞涓放下警惕,对他的看管松懈了不少。
后来墨子的弟子秦滑(gǔ)厘在魏国发现了孙膑的惨状,去齐国告诉了墨子。
当时田忌(田忌赛马)将这个事情告诉了齐威王,孙膑这才得以逃脱虎口,于是后来二人之间也就发生了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
先来讲讲桂陵之战。
时间来到公元前年,魏国大军以庞涓为主将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国请求齐国援助。
于是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军,孙膑为军师,率领大军赶去援助,孙膑阻止了田忌想要直接与魏国大军正面对抗的想法,建议先去攻打魏国的都城,也就是袭击老巢。
齐国军队先制造假象攻打平陵,平陵易守难攻,这给庞涓造成了一种齐国将领无能的错觉。
果然庞涓中计,在得知魏国国都被袭击的消息后,立刻回城救援,但孙膑早已设下伏击,于是魏国打败,庞涓还差一点被活捉。
这就是著名的“围魏救赵”。
故事没完,再来说说马陵之战。
时间来到了公元前年,魏国和赵国打算联合攻打韩国。
巧的是,韩国也向齐国求救,齐威王询问孙膑意见,孙膑说攻打的时机未到。
等韩国和魏国两败俱伤的时候,再坐收渔人之利也不迟,于是韩国在迟迟得不到援兵后,再次向齐国求助,并表示愿意归顺齐国。
于是田忌和孙膑又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与庞涓进行了对抗。
孙膑使用的计谋仍旧是13年前围魏救赵的法子。
带着大军直逼魏国都城,庞涓怒不可遏,带着精锐部队,气势汹汹,想要一雪前耻。
面对强大的魏国军队,孙膑并没有按照套路出牌,而是选择将计就计。
第一天先挖十万人的行军灶,第二天挖五万人的行军灶,第三天挖三万人的行军灶,造成一种人员流失的假象,这就是著名的“添兵减灶”。
这个假象可给庞涓高兴坏了,于是他让大军殿后,自己只领了轻骑追赶。
一天夜里,庞涓来到了马陵道,这是一个容易遭到伏击的地方,乃是兵家险地,但是庞涓一心只想快速取胜,并没有在意。
马陵道的两边都是高山和参天的大树,孙膑在此设下伏击,孙膑命人砍树阻挡道路,只留了路中间的一棵树,扒掉树皮,在上面写下“庞涓死于树下”并命令埋伏的弓箭手在看到火光之后就射箭。
画面来到庞涓这里,庞涓发现道路被阻挡,摸黑赶到时,发现了那棵大树,上面隐约看到几个大字,但是看不清。
于是点燃火把,结果可想而知,庞涓身中数箭,得知自己大限将至,长叹一声:
“我中了奸计,终于让孙膑这小子名扬天下了”。
说完拔剑自刎而死,两人恩怨就此了结。
也正如庞涓所言,孙膑一战成名,并且成为中国最卓越的军事家之一。
庞涓就惨了,尸体还被砍去脑袋,挂在旗杆上示众三日。剩下的也没浪费,一份给了赵国,一份给了韩国。
最后还是魏国国君向齐国示好后,要去了脑袋,这才安葬了庞涓,那个地方也因此得名“将军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