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姓王名诩,又名王禅,战国对魏国人。父王错,仕魏为大夫,相魏拜将军。鬼谷子后因隐居于泰山脚下的清溪鬼儿峪(即鬼谷),被后人称为“鬼谷先生”。
据(《佚名原著·鬼谷子》,《郭锦峰编著·鬼谷子》)书载:“公元前年,已到中年的王错喜得贵子,便请来一位相师给儿子看相。相师说:‘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王错问相师何意,相师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无子,四十方得,故谓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为过孝;喜之太过,必有大失,此谓中和’。”
王诩3岁,母亲得病而亡,这便是相师所说的大得之后的大失。从此以后,王错更加疼爱这个幼年丧母的儿子。
王错是战国时期魏国(战国时魏国在今山西芮城县)的重臣,经常伴随在君王左右,熟悉便掌握了一套朝中为政,为人的巧妙策略,也经常约请大臣们到府中商讨国家政事,谈诗论文。少年时的王诩也受到父亲的熏陶,对治国方略,敬上驭下、政治勾斗、智谋权术也很感兴趣。他就在这样的政治勾斗,权势之争的环境下成长,并对天文地理,占卜星象都涉猎其中,特别是对儒家传承的《周易》一书中的阴阳变化,五行交替的基本原理均熟记于心。《巫咸星经》、《春秋》、《黄帝内经》、《孙子兵法》等这些书籍知识也了如指掌,甚至连他博学多才的父亲有时也自叹弗如了。王错以为要给儿子再深造,只有转求他乡,于是就给妹妹写信,将刚满15岁的王诩送往洛阳求学深造。
王诩到达洛阳,由其在太学任师氏之职的姑父司马鸣,将王诩安排到太学学习,还为王诩请了三个老师:精于天道的太史皓,通晓兵法的司马武,擅长说辞的行人强。三位老师都把所有知识全部传授给王诩,使王诩很快熟悉并掌握了天人相应,用兵谋略,排兵布阵,说辞方略的基本要领。
王诩在洛阳三年学习的同时,对当时七国争雄的自然条件,风土人情,战略局势和政治形势有很深的了解。司马武见王诩洞晓世事的见解有如此之高,便将西周时姜尚一生用兵的谋略总结《金版六驶》交给王诩,并告诫:“我受之于先师,今日传于你,望你仔细揣摩研读,定可助你取公卿之位。”王诩得到此书后如饥似渴地研读。
公元年,王诩回到了魏国。此时的魏国因魏武侯的两个儿子莹和公仲缓为争夺太子位而内讧,招来韩、赵两国乘机举兵攻魏。王错因在武侯两子争太子位中有过而贬谪,只好把儿子送到楚国谋事。
王诩离开魏国赴楚,除了调查了解楚国国情,社会现状,还在民间施行占卜术。没过多久,王诩洞察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便隐身洞庭湖边,日思夜想,正在萌发到何处去时,传来父亲离魏奔韩的消息。王诩因思念父亲的安危,几经辗转,也来到了韩国,相见了阔别多年的父亲。王错便将王诩介绍给了韩国的知名人士,到各地去了解社会,体验民间生活,让他拜师在邓析子后人邓玉门下,专习辩论之术。就在王诩专心求学之际,韩国金公主患病,四处求医未见好转。此时的王错尚未与王诩提及与公主的婚姻之事。
由于王诩在韩国四处游说,声誉传到宫中,被韩侯得息,韩侯将王诩召到宫中,对王诩说:“寡人有意将你召入宫中做事,你有何打算。”王诩赶忙跪拜道:“谢君上厚恩,在下愿为君上郊劳。”此事王诩向父亲禀告后,王错很是高兴,并决定留在韩国(在今陕西韩城县)安度晚年。
不多久,由于程好为牵线搭桥,王诩与韩侯女儿金公主结成百年之好,韩侯还大拜喜筵,为二人完婚。从此,王诩进入了求取功名,成就大业的重要时期,经常与外相出使各国。就在王诩完婚不几,出使各国之机,早已对金公主有非份之想的司空大夫二公子宠喜就窜进了金公主的日常生活。当秦国以楚、韩联合对秦形成威胁为借口,出兵伐韩,局势十分紧张,韩侯急派女婿王诩出使魏国和齐国,请兵解围。王诩走后,宠喜就明目张胆与金公主频繁幽会。宠喜为了长期占有金公主,竟与金公主商议,要乘机除掉王诩,取而代之。王错听到传言,却无计可使,只盼儿子早日回国。
王诩奔驰各国,游说大获成功,魏、齐、楚三国都愿意出兵助韩抗秦,韩侯大喜,重尝王诩。然而,王诩万万没有想到离家仅月余,劫难接连而至,父亲一病不起,自己也病倒了。媒大人程好为前往探望王诩,并把宠喜与金公主的事一一告知,还提醒他“最近宠喜与金公主行动诡秘,其中必有阴谋,千万要提醒他人陷害。”
不几天,王诩父亲病逝。宠喜见时机已到,假装探望王诩,欲与金公主按密谋行事,毒死王诩。由于王诩得到程好为的提醒,已经作好准备,庞喜的阴谋没有得逞。
王诩深知事态的严重性,准备逃离这是非之地,以免遭不测,就在庞喜假装探望王诩的第二天凌晨,王诩离韩,经魏国来到宋国,投奔父亲生前的好友——宋国的高欣大夫。高欣大夫不仅接待了王诩,还安慰王诩放心在宋国居住。
后来因七国争斗频繁,王诩又离开宋国到齐国。在齐国同样是国与国之间争斗不息。不久又离开了齐国。宋国的高欣大夫十分欣赏王诩的才学,几经打听,找到了王诩,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使王诩十分为难,最后决定退出世俗纷争,遁迹山林,在一个人称“鬼儿峪”的山谷隐居下来。因此地多为坟地,乃鬼魂所居,人迹罕至,没有世俗纷争,王诩心无牵挂,决定深居,专心致志地研究纵横学术。然他的隐迹不久即被传扬出去,被外地人称为“鬼谷先生”。消息传到齐国,齐侯派淳于髡前往泰山查找王诩。几经探查,淳于髡终于找到鬼谷先生的隐居之地。经过一番寒喧,淳于髡向王诩表明来意,请他出山助齐。但鬼谷先生说:“我已尝尽世间的险恶,再无心参与世间的政治斗争,我无牵无挂,决意做山野之人,隐居深谷,安度余生,恕我不能随先生下山回齐,即请转达对齐君的谢意。”并将隐居的原因告诉淳于髡。
由于鬼谷先生执意不受齐国的邀请,淳于髡收受王诩赠送的《纵说》和《横说》两书回齐。此后,淳于髡保持与鬼谷先生联系,并宣扬鬼谷先生,鬼谷子也把淳于髡收为名义上的徒弟。
在以后的岁月里,鬼谷子收受了不少弟子,其中最为得意的是张仪和苏秦。
不过几年,鬼谷先生寿终于泰山清溪之鬼谷,享年75岁。王诩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和财产,只有纵横学说传今不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