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又快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不过,如果仅把“亲”理解成父母,恐怕又狭隘了,古人喜欢把“亲朋好友”归置在一块,都是亲近的人,有父母的人是圆满的,有朋友的人是幸福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有多少人活到最后没朋友了呢?偶想起三件事,不妨小叙一番。一以前看春晚最反感一件事,台上的赵本山在卖力表演,时不时台下就有人大叫“好”。再后来觉得,除了节目精彩以外,或许还是导演安排的舞台效果,毕竟没有人喝彩的表演是不完整的,也毕竟“我在上面累的半死,你在下面却一动不动”的状况是尴尬的。时代在发展,喝彩声却不断,从赵本山的“好”,变成了郭德纲的“吁”。再回溯关于喝彩这件小事,或许要追溯到清末京剧的舞台表演。那时候一个不会喝彩的戏迷是没有灵魂的,甚至可以说是外行。一个合格的戏迷一定懂得掐准时机,恰如其分的用丹田之气发出一声“好”。说是能量也不为过,适当的喝彩可以有效的提升演员的精气神,演的精彩,看的开心,台上台下便融为了一体。对于普通戏迷而言,或许送不起昂贵的花篮,但是适当的一声喝彩却起到了跟花篮同样的功效。不管是“好”还是“吁”,这些激励的手段的背后其实是在告诉对方:我心里有你。二魏晋虽然短暂,却是个极雅的时代,所以雅士辈出。雅不在于唱赞歌,不在于吟诗词,而是体现在生活点滴之中。秋天到了,橘子熟了,看着田园里饱满的橘子,主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命人拿出笔墨写上:“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写罢,便命人给朋友送去。这家田园的主人叫王羲之,他写的字便是《奉橘贴》。自家地里长的橘子本不值几个钱,但王羲之的行为无疑是在告诉朋友:我心里有你。三人情世故,从不是文人雅士的专属,市井小民深谙其中奥妙。《红楼梦》三十九回,平儿回到家内,看见王熙凤不在,忽见刘姥姥带着板儿又来了。平儿见到刘姥姥心里是不自在的,想必她又是来“打抽丰”的。“打抽丰”,顾名思义就是借着沾亲带故的关系讨好处。不过碍于张材家的和周瑞家的陪着,明明看见了却也想装着没看见。刘姥姥见状,“忙跳下地来问‘姑娘好’”,这才打破了尴尬。刘姥姥也知道平儿误会了自己,于是解释道:“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言外之意是,我不是来捞好处的。刘姥姥是个“打抽丰”小能手,却不让人讨厌,当刘姥姥带着自家田里长的“瓜果蔬菜”二进大观园时候,无疑是在告诉王熙凤,我心里有你。四人生在世,我们渴望“相濡以沫”,却又害怕“相忘于江湖”。奈何怕什么来什么,这么些年来,我们成了别人的路人,别人也成我们的过客。就如刘同说的“在我们这个世界有两种不联系:一种是真的忘记了,一种是放在回忆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经不住时间的考验,不管你愿不愿意,记忆的“delete”迟早会到来。面对残酷而现实的人心,我们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尽力用人情来温暖,就如鬼谷子说的“以阴结阳,施以力也”,意思是说,如果想结交别人,就不能守株待兔,而应该尽力而为,这便是人情世故。不懂人情世故的人,注定走不远。有时候,一声喝彩或许有人觉得聒噪不堪,几筐蔬菜或许有人觉得廉价寒酸,三百橘子或许有人鄙夷不屑。但这些寻常物中,却也包含了人情之美。不管别人是否领情,你无疑是在告诉别人:这些年来,承蒙关照,这么些年来,我心里一直有你。这一份心意,就如秋天的阳光般,和煦,温婉。最后送上汪曾祺的诗:那一年,花开的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的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的很迟,还好,有你。本文由鬼谷道、鬼谷子智囊团创始人原创出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