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呢?通过对世界上万事万物阴阳、分合变化的观测,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知道其生成、发展、灭亡的关键,追溯事物发展过程,预测其结局,洞察世人的心理变化规律,及时发现事物、人物的发展变化征兆,从而把握其命理。所以,圣人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道理罢了。
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等等千差万别的人,都要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就可以无往而不利。比如对某些人需要开导,对某些人需要压抑,对某些人可以提升,对有些人可以黜退,总之一句话顺应一个人的属性,来对症下药。
简单的来说,就是人大概可以分为2种:开启和封闭,也就是所谓的捭阖了。一个人是刚强还是软弱,想要结交或者战胜他/她,就得有不同的方法。但同样,人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事物发展也是如此,有两面性,一个刚强的人也会有软弱的时刻,反之亦然,如何洞察捭阖的动态,从而更换更适合的策略,才是捭阖之道的精髓。
贰以史为鉴,张仪欺楚鬼谷子包罗万象,其中最容易入门却最难精通的就是“捭阖”之道。
说容易,比如张仪欺骗楚怀王的事情,后世很多人看不起,认为太简单了。张仪就是凭借”脸皮厚”说谎话骗人罢了。
其实不然,鬼谷子和孙子一样,推崇不战而屈人之兵。鬼谷子不从兵法上讲如何战胜敌人,而是善于将万事万物都成为自己想达成目的的“工具”。
孙子兵法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张仪的计策看似简单却是做了很多功课的。
楚怀王绝不是无能之辈,相反是一位可以说是有“雄才伟略”的君王。先看看张仪欺楚之前,楚怀王的作为吧。
楚威王十一年,秦楚攻魏,魏国贿赂秦国上洛,秦国反戈,导致威王大败,同年威王去世,怀王继承王位。怀王五年,楚国击败魏国,夺取八城。怀王十一年,楚怀王担任五国合纵长,合纵伐秦。怀王二十三年,灭亡越国,扩地千里。怀王十七年,发动丹阳、蓝田之战虽然失败,但是最近的时候离咸阳不过里。而且从怀王二十三年起,楚怀王就发现军事上很难战胜秦国,其实对于秦国来说一样,楚国和齐国联合再加上三晋,秦国也是吃不消的。因此,楚怀王就非常“狡猾”的用“假纵胁秦”的方式,威胁秦国归还战败的土地,一旦获得土地就会背叛合纵,代表性的就有宜阳之战和皮氏之战。以此为背景就知道楚怀王并不昏聩,但贪心狂妄是非常明显的。张仪的计策虽然简单,却正中下怀。怀王已经在秦国这里占了不少便宜,张仪再次以商於之地换取秦国背盟,在楚国君臣眼里不过又一次“取地于秦”的成功罢了。叁以古喻今,纵横捭阖就和现代社会中,为什么“杀猪盘”始终屡禁不止的原因一样。先让你小赚几笔,让你放松警惕之后,再“一网打尽”。
再说商於之地,本身也是楚国一直觊觎之地,楚国是真心想攻打秦国的,商於之地如果拿到手,楚国就有了一个很好的跳板,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
所以,就如同一个好厨师做菜一样,“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法”。过于复杂的手法会让食材浪费本身的口味和营养。
对付楚怀王这样的君王,操作越复杂反而越容易露馅,不仅如此,张仪是对楚国了如指掌的。除了屈原,怀王的心腹都被张仪或收买,或说服。
对于怀王君臣来说,不过又是一次背盟,而能获取无法令人拒绝的好处,简直是太赚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得一地而失一心,身为合纵长的楚怀王不仅没有做好带头作用,反而屡次丧失信用,最终联盟破裂,被秦国各个击破。
被贪欲牵着走的楚国君臣已经被张仪拿捏了,因此秦国拖着不给地的时候,楚怀王还自发的又派遣使臣去辱骂齐王,彻底断交。
一而再再而三,被牵着鼻子走,后续轻信张仪参与会盟,被抓回秦国,最终身死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了。
局外人都觉得怀王,简直“蠢的不可救药”。但被贪欲蒙蔽了心智的人,古往今来何其多耶?
捭阖之道的关键在于,万事万物就会有弱点和优点,发扬其优点,避免其弱点。而随着时间和形式的变化,万事万物也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对应的方式和策略也要随之变化,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万变不离其宗,好的厨师会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营养,优秀的企业家也不用面面俱到,而在于可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以个人来说,要善于挖掘自己的特色,让自己成为稀缺的,不容易轻易被替代的人才,你离成功还会远吗?
欢迎大家交流互动,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