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安得风流几千载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80415/6169140.html

德安,自古风流。

夏至未至,记者自南昌出发,约莫一个小时,车行至上畈新城,远远望去,德安县博物馆如一名隐士静谧地“端坐”于此。徜徉于博物馆,穿越历史烟云,德安的前世今生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檐牙高挑,回廊相连,以灰红黑为主色调的德安县博物馆,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恢弘沉稳。推开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个字——江州望地·德安。

何以称“望地”?德安是有底气的。

这份底气,源自历史底蕴。德安,历史久远,西汉初期首置历陵县,为江西最早设县地之一。五代吴乾贞元年(公元年),命名德安,取“德所绥安”之意,然后一直沿用至今,将近年,县城所在地也未移治过。

这份底气,来自文物印证。德安县博物馆藏有各类文物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1件(套),二级文物39件(套),三级文物件(套)。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从秦汉时期到唐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均有文物发现。德安县几千年的历史没有缺环,文物没有断代。放眼全省,这是不多见的。

多年的陶器,多年的青铜器,多年的北宋壁画,多年的元青花,多年的明代服饰……在数千年的遥远跋涉中,德安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这些文物是德安历史的讲述者,将这座千年古县那些事娓娓道来。

面对历史,我们总爱问“我们从哪儿来”。那么,德安的文明长河有多长?从目前出土的石器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劳动生息,文明曙光初露。夏代已有“敷浅原”地名之称,且有文化遗存印证。到商周时期,德安的历史文明更加活跃。

参观时,一个黑陶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陶罐器形完整,质朴古拙。见记者驻足细看,德安县博物馆馆长王泽荣介绍,“这是商代侈口扁鼓腹凹底黑陶罐,在陈家墩遗址出土的,是国家一级文物”。

以石灰山遗址和陈家墩遗址为代表,德安发现了30多处商周遗址,出土了许多陶器和青铜,打破了“商文化不过长江”的论断。这样的数量且密集分布的商周遗址,不仅在江西,就是放在全国,也不多见。

博物馆展出了很多商周遗址出土的文物。这些文物,是散落在万古长河中的碎片,它们描绘着数千年前的先民生活生产图景。循着这些文物,我们仿佛进入到商周先人的生活空间,彼此隔着时空对话。

博物馆里,静听风雨,德安数千年的历史从身旁呼啸而过。

陶器、青铜器、玉器、瓷器、服饰……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都承载着鲜活的人和事。

北宋彩绘壁画,是年在该县聂桥镇芦溪村望夫山墓葬中发现的。整个壁画内容分为导卫、武官、文侍、侍女和星相图五类。东壁题材主要为武官、文侍,西壁题材主要为侍女、导卫。顶部和拱肩部位题材为日月星相图,其中文臣武将、侍女随从等人物高度约1.1米到1.15米。武将头戴幞帽,身着窄袖袍衫,手执宝剑;文臣头戴乌纱帽,身着圆领朝袍,双手捧笏;侍女头发对分,两侧高髻,上身外负披肩,下着漫足罗裙,体态丰盈。他们司职明确,恭候停立,组成一个仪仗场面。顶部的星相图由赤鸟(太阳)、蟾蜍(月亮)、星辰、云朵组成。壁画布局规则,比例准确,线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

“宋代壁画在北方发现较多,南方却不多见,德安望夫山壁画是江西宋代人物绘画中保存较好的一例,也是江西省唯一入选《中国出土壁画全集》的古代壁画,为江南地区的彩绘壁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王泽荣告诉记者。

提到元青花,大家都不陌生。曾经在一场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约2.3亿元成交,掀起人们对元青花研究和收藏的热潮。在德安县博物馆,有一件镇馆之宝,它便是元青花八棱玉壶春瓶(国家一级文物)。这件文物敞口、细长颈、流肩垂腹、圈足,器形玲珑精致、惹人喜爱。走近细细观赏,但见器身第一层饰以蕉叶纹,第二层饰以云雷纹,第三层八个较大棱面上饰以菊花、缠枝相交替,第四层饰以如意云雷纹。圈足呈八棱稍向外移,饰一周缠枝纹,底部无施釉。胎体厚重,胎质洁白细腻,色蓝浓艳,造型独特。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杨军表示:“目前全世界现存较完整的元青花瓷器数量较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收藏于海外,而且多以圆面为主,棱面非常稀少。元青花八棱玉壶春瓶的发现,为研究元代制瓷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到德安县博物馆,有一件国宝级文物不得不看,那就是南宋绢地彩绘星宿图。

为什么说它是国宝级文物?王泽荣解释:“该图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典籍,记录了天文学的辉煌成就,而且还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学直观信息,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的成就,是我国古代天文图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是研究论证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线索和历史依据。”

时间拨回到年9月,德安县义峰羽绒厂在县郊建造水塔时,发现一座完整的砖石墓。据出土墓志记载:墓主为南宋新太平州(今安徽当涂)通判吴畴之妻、前宁国府通判国史周应合之女,入葬年代为南宋咸淳十年(公元年)。棺内表面覆盖一幅彩绘星宿图,为古代文物的珍品,成为该馆镇馆之宝之一。

“这幅星宿图长厘米,宽60厘米。在中间部分有一条弯曲的天河,天河中间及两边分布着行云和星星的位置,星星共计57颗,同一星宿之间用直线相连。此图以铅粉着色为主,星与行云用墨色勾画轮廓,星辰的位置以金箔来标识。”王泽荣告诉记者。

因当时德安县博物馆不具备保存条件,为避免文物遭到损坏,星宿图被送到上海博物馆保存。近年来,德安县投资建设了博物馆新馆,条件大为改善。于是,德安县博物馆去年迎回了星宿图。时隔20多年,国宝终于“回家”。

有意思的是,星宿图覆盖之下的墓主人,右手持一桃枝,上系2个粽子,长6厘米,宽3厘米,外皮为粽叶,苎麻捆扎。专家鉴定这两个粽子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粽子实物。该文物的发现,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饮食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对研究当时的食品及民俗有着重要价值。

在博物馆走马观花,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物服饰,有个展厅就像是一个豪华大衣柜。

区别其他综合博物馆,德安县博物馆馆藏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丝绸文物服饰。在61件国家一级文物中,南宋丝绸服饰就占了24件。南宋丝绸文物品种全、数量多、档次高,因此德安县博物馆也被誉为“南方丝绸宝库”。

历史在此间遗留下来的那一件件华美装饰,如同一个时代的缩影,可视为南宋虽偏安一隅犹歌舞升平的生动写照。

但我们目前在展厅只能看到出土的明代麻衣服饰,少见南宋丝绸服饰。因为这批文物出土已经30多年,丝绸文物是蛋白织物,对温度、湿度要求严格。南方气候潮湿,温度、湿度差别大,对丝绸文物的保存不利,一些丝绸文物出现劣化。

目前,德安县博物馆正在对南宋丝绸文物服饰进行修复,针对文物出现的破损、霉点、老化等问题“对症下药”,大动“手术”后,将重新布展。

在文物修复室,我们遇上了一支“女团”修复师。从事修复工作20多年、原首都博物馆丝织品修复专家栾桂枝是其中一位。她正在修复南宋出土的丝绸文物——散点杂宝罗襟墨绿色绢夹衫。“纺织文物,保存和修复都比较烦琐。修复这一件衣物,差不多要两三个月”。

走进博物馆,推开历史半掩的门,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千年古县。但深度认识德安,又岂止一个博物馆。一定意义上讲,德安这座城,就是一个鲜活的博物馆聚落。

风流德安,值得细品。(记者龚艳平张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