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格局变大,都有这种思维方式

北京重点酒渣鼻医院 http://m.39.net/pf/a_8733706.html

鬼谷子说,事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意思是一个人想要有所成就,就不要受制于人,要掌握主动权,善于调动他人,而不是被别人所调动。调动他人不是赶鸭子上架,而是要符合自然规律,符合人性。

人不可违背大自然的法则,不可触犯自然规律。人如果违背了自然法则,事情即便一时做成了,长期以往,最终也是失败。

事贵制人,不贵制于人。是鬼谷子讨论中心问题之一,如何考察对方,利用对方,控制对方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其中有一个方法叫解仇斗郄,是一种收买,利用他人为己所用的斗争权术,鬼谷子在这个方法中,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比自己实力强的人,一种是比自己实力弱的人,根据他们实力的不同来采取不同的方法。

比自己实力小的人,往往比较胆小,一般都有从众心理,没主见,喜欢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这些人心里没底,怕权威,不敢擅做主张。

只要自己是个有主见点的,能力比他强的人,就能使他们服从。没有主见的人会听从有主见的人,就会被被调动,这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比如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去买衣服,不知道哪件比较好,挑了半天也没有确定下来,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很有主见,语气坚定地让他选前面那件,说了些理由。

没主见的那个人也很高兴,就听从选择了那件衣服。不经意间,这种微妙的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就产生了。

买衣服的那个人就被他的朋友“控制”了,只是他觉得理所当然而已。他甚至还会利用没主见人开心的时候,让你请他吃一顿饭。当然这是你情我愿的事。

鬼谷子说制人,并不是强制的去控制人,而是让人不知不觉中被引导,被引导的人乐意被引导,完全没有感觉出来,还以为是他的主意。这就是鬼谷子的高明地方。

现在的很多人读鬼谷子的时候会产生阴谋论,鬼谷子的思想不是这样理解的。

“阴谋”这一词,虽然是在《鬼谷子》中最早出现,但是和现在的贬义词不一样。

阴和阳相互依存,有隐藏,收敛,示弱的意思,和老子说的,以柔克刚对应,柔弱胜刚强,和孙子兵法说的,奇正相生的“奇”对应,善用妙计,也和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的“藏”对应,蓄势待发。

而现在很多人用错了地方,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利己主义,尔虞我诈,以我为中心,损人利己,违背道德的阴险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持枢篇讲到,天之正,不可干而逆之,逆之者,虽成必败。人不可违背自然去做事。

鬼谷子虽然说事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但他也说制人不要违背自然法则,要顺其自然。两者并没有什么矛盾,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同时存在。

一个游说者去到另一个国家游说,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自己国家利益,这是个大前提。如果游说不成功,自己的国家利益受损,这对于一个士人来说是一种耻辱的事。

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一个国家的强大,在国家和个人利益之间,这些士人更看重的是国家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所以他们知道只有国家好了,自己才会好,自己才能立功,立德,立言。

基于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使用计谋,去游说他国君主。只要能成功,不管“阴谋”或阳谋已都可以随机应变运用。

但是国家利益受损,游说者就不合于道了,没有面目去面对自己的江东父老。所以如果游说不成功,这才是,不道,不德,不仁,不义。

读鬼谷子时,需站在更高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因为这本书的出发点是写给外交官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外交官被称为使者或者是说客。

现在我们读的时候,有人运用在企业的管理和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意思就相差好远了。

我们可以站在游说者角度看问题,就知道那些游说者所面临的挑战相当大,要足智多谋才能说服对方采取自己的计策。

而且在被游说的国家里也是人才济济,在针锋中较量能取胜的原因,就是你比他们更加强,更加深谋远虑,更加有技巧和智慧。

正如孙子兵法说的,如以瑕投卵者,虚实是也。自己实力比对手强大,就像石头打鸡蛋一样容易,需要先让自己的实力变得强大,才有战胜对方。

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意思先让自己有不被对手战胜的条件,才有机会去迎战对手,胜利在不在我方这边,不好说。只要我方不犯错误,敌方就不能战胜我方,只要敌方犯错误,我方就有机会战胜对手。

所以想要在游说中,说服对方,首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做充分准备了,才有机会制人。

鬼谷子说,事贵制人,不贵制于人。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制人是“持枢”,也是游说关键所在,制人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集体的利益而是为了个人,制人的原则是顺其自然,要符合自然法则,这样才能够在社会中长期生存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