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40岁还不富,只需做到这四个字

?

?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婴机敏过人,关心农桑。有一年冬天,齐国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雪。齐景公披了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里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那就更漂亮了。

晏子走近,若有所思地望着翩翩下降的白雪。景公说:“下了3天雪,一点都不冷,倒像春暖的时候啦!”晏子看景公皮袍裹得紧紧的,又在室内,就有意追问:王真的不冷吗?”景公点点头说:“我又不是三岁孩子,连热冷都不知道。”

晏子知道景公没有了解他的意思,就直爽地说:“我听闻古之贤君说自己吃饱了要去想想还有人饿着;自己穿暖了要去想想还有人冻着;自己安逸了要去想想还有人累着。可是,您怎么都不去想想别人啊!”景公被晏子说得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齐景公如梦初醒,立即下令拿出一些衣食周济那些挨饿受冻的人有悲悯之心的人,总是会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别人的切身感受,总是会推己及人地为别人着想。

,学习更多鬼谷子智慧

这就是推己及人这个成语的来历了,是一种道德心理行为机制和修养方法。

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正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

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自觉运用推己及人的方法,能促使人们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从而使自己的行为有利于他人。

鬼谷子曰:“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如舌之取燔骨。”——语出《鬼谷子·反应》

与人相处要推己及人与人相处要推己及人与人相处要推己及人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是待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之一。

鬼谷子认为,要想了解别人,应先从自己开始,只有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了解别人。即只有先充分地了解自我,才能够以此作为标准去了解别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推己及人”。推己及人,显示了宽容体谅的道德情操。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五十二岁得子,钟爱之情自不必说。

而且,郑板桥由爱自己的儿子推及到爱仆人的儿女。

他在山东做官时,曾在给郑墨的家书中写道:“仆人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飨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喜雀跃。”

郑板桥推己及人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他与人为善的道德情操。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推己及人呢?

要做到推己及人,首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想像别人的处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比如,你不喜欢别人伤害你的自尊心,你就不要去伤害别人的自尊心;你不喜欢别人欺负你,你就不要欺负别人;你不愿意有声音干扰你读书学习,别人读书学习时你的动作就要放轻。

总之,如果能从别人的角度着想,就不难找到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自己就会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

要做到推己及人,还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一个有仁德的人,不但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站得住;不但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帮助别人事事行得通。

“君子有成人之美”,就是要成全别人的好事,主动扶持别人成功。这才是推己及人的完美表现。

先贤圣人立身处世,从来都不会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的确,“将心比心”是值得宏扬推崇的传统美德,只有“将心比心”,才能进一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立场或观点强加给别人,这才是谦谦君子的作风。

总之,推己及人是一种广阔的胸襟和博大的情怀,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

推己及人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它是心灵的握手,猜疑、嫉妒、怨恨、伤害、报复等等,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鬼谷子: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其见形也,若光之与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铁,如舌之取燔骨。——《鬼谷子·反应》

对别人的了解,就像比目鱼相并行一样没有距离;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音与回响一样相符;了解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取钢针,用舌头来获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