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哲学思想综合论述
求知的欲望、活着的欲望、活得好的欲望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或叫本性。
人的本能产生了人类的初级的心理活动。初级的心理活动在人类成长和进化过程中发展成高级的心理活动,高级的心理活动产生了语言、创造了文字、形成了思维、产生了学问。
学问源于人类求知的本性,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世界的初始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世界上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是怎么来的?物质可不可以无限细分?…等等等等。
在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产生了哲学。
哲学是关于认识世界的学问,也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的学问,是指导人生实践的学问。
哲学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是否能够指导人生实践。
老子的哲学思想形成于多年以前,囊括在余字的《道德经》之中。虽然大家都认为《道德经》富含哲理,她却犹如蒙上面纱的美女,让人难以看清其真实面目。这与老子本人及其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
老子在世的年代是所谓的轴心时代,即中国的春秋末期。那是一个哲人辈出的时代,世界上出现了不少伟大的哲学家。
老子的具体生卒年代已不可考。根据历史记载对比,他比同时代的孔子和释迦牟尼年龄要大一些,活的时间也长一些。
释迦牟尼的生卒时间有不同的记载。佛教人士根据历史记载推断,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年,卒于公元前年(《佛学概论》)。孔子的生卒时间比较准确,生于公元前年9月28日,卒于公元前年4月11日。
老子出生在春秋战国的东周时期,生存期大约在周简王即位之后至贞定王、甚至是周哀王之间(公元前——公元前或者年)。老子出生之时,释迦牟尼与孔子尚未出生;离世之际,释迦牟尼和孔子已经去世。至于活得更久,不是没有可能,而是实在无法考证。
那个时候,周朝分封诸侯,下面有多个王国。虽然是奴隶社会,自由居民数量仍然很多,大多数人以农耕为业,国家靠向他们收取税赋支撑经济。那个时代,人们以为周天子是天之子,天下是周天子的天下,周天子及其继承王位的子女是理所当然的天下主宰。
春秋末期是战乱开始的年代。各个诸侯国王不满足自己的封地及财富,开始了互相征战,以扩大国土面积,拥有更多的臣民,攫取更多的财富。周天子一统天下的局面岌岌可危。
春秋末期是诸子百家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打基础、甚至是已经开始的时代。比老子稍晚一些的孔子、墨子、鬼谷子、荀子等人的学说基础就是在这个时代打下来的。诸子百家各讲各的道理,却都有失偏颇,产生许多分歧。鱼龙混杂、难以辨别,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混乱。这种意识形态的混乱苗头在春秋末期已经初现端倪。
老子在周朝是守藏室的史官,知识渊博、见多识广、享有盛名。孔子曾经去向他请教学问。
老子年龄已高,见周朝衰微,心生退意,遂辞官不做,向西而去。途经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请入关内,苦求于他,因此书写了《五千言》,留下了他的学说。
其实,老子在写《道德经》之前,已经广泛传播他的学说,所以函谷关关令尹喜才求他写书。
人们既不知道老子生于何年何月,也不知道他后来去了哪里,更不知道他何时仙逝。只知道有一位被尊称为老子的人写了一部《道德经》。甚至于《道德经》的作者具体姓甚名谁,到现在还有诸多疑问。老子是个谜,他就是个传说!
由于古代的语言、词汇、概念以及科技发展和现代的差别,造成今天的我们对古代的思想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另外,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对古籍的理解有所影响。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国内国际,无数人为解读《道德经》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本人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哲学的词汇、概念和量子物理学等知识,对《道德经》略有管中窥豹之见。
老子的哲学思想处处与人相关、与人生相关,与人类生活是否幸福密切相关。其哲学思想如同一个庞大的渔网。虽然纲目稀疏,却无所不包。用老子自己的话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尽管老子的哲学思想历史悠久,仍然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系统、最完整、最贴近人生实际的哲学。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现实的指导意义。(未完待续)
明天继续介绍:
一、老子的世界观
老子的世界观首先从本原开始,然后是本原生成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
(一)本原之道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