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儒风君
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缺钱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自己为什么缺钱。
义不守,财难得;利不让,财难聚;福不惜,财难久。
读懂《周易》这三句话,余生不缺钱。
讲道义
“利者,义之和也。”——《周易·文言传》
人一旦利欲熏心,贪求不义之财,后果不堪设想。
只知索取,不懂付出;一味利己,不肯利他;到最后,必然得不偿失。
曾经有位商人,因为决策不当,赔光了本钱。
为求周转,商人找到胡雪岩,想以极低的价格转让自己的全部家产。
面对这块到嘴的肥肉,胡雪岩却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商人的产业。并承诺,等商人度过难关,随时可以赎回家产。
后来,那个商人东山再起,成了胡雪岩最忠实的合作伙伴。
《左传》有言:“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
清白之心不能丢,见利忘义不能有。
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很多时候,为别人搭桥,其实也是在为自己铺路。
让利益
“益,损上益下,民说无疆。”——《周易·益卦》
想要获得利益,就要损于上而益于下,损有余而益不足。
趋炎附势,精明算计,凡此等等,都不可取。
楚汉相争时,刘邦之所以能赢项羽,就是因为懂得让利。
赢得的战利品,分给前线将士;打下来的江山,封给有功之臣。
俗话说得好:“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能赚大钱的人,都有大格局,越舍得让利,越得人心。
真正的强者,总是互利共赢,彼此成就。自己吃肉,不给别人喝汤,最后连汤带肉,都被一锅端。
《道德经》有言:“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对于金钱不存占有之心,不会刻意积累财富。
给予别人的帮助越多,自己的财富反而越丰厚。
惜福报
“人必中虚,不著一物,而后能真实无妄。”——《周易·中孚卦》
做人,一定要求阙惜福,不可做欲望的奴隶。越是有福之人,越懂得生活简朴。
物来则应,物去不留,安住当下,无弃无求。
曾国藩为官数十年,时刻以“不贪财、不苟取”六个大字警醒自己。
他坚持布衣粗食,每餐仅有一道荤菜,不敢沾染官宦习气。
30岁时,妻子为他做了一件天青色的马褂。
曾国藩只在过年时才拿出来穿,平日就放在衣橱里,穿了几十年还跟新衣服一样。
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过分享受,便成了贪婪。
常言道:“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潭之鱼,亡于芳饵。”
欲望面前及时刹车,就不至于因为一时诱惑而落入陷阱。
曾国藩尤其提倡惜福,他曾经手书一联:“惜食惜衣,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已不求人。”
更以此作为家规家训,代代相传。
作者:儒风君,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茶的故事经授权转载。
对话框回复“5”,读金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