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说魏襄王曰:“梁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地四平,无名山大川之限,卒戍楚、韩、齐、赵之境,守亭、障者不过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夫诸侯之约从,盟于洹水之上,结为兄弟以相坚也。今亲兄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相杀伤,而欲恃反覆苏秦之馀谋,其不可成亦明矣。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据卷衍、酸枣,劫卫,取阳晋,则赵不南,赵不南则梁不北,梁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毋危不可得也。故愿大王审定计议,且赐骸骨。”魏王乃倍从约,而因仪以请成于秦。张仪归,复相秦。
张仪劝说魏襄王道:“魏国地方不满千里,士兵不足三十万,地势四下平坦,没有崇关大河的险要。防军分别守卫与楚、韩、齐、赵接壤的边界,用来扼守要塞的不过十万人,所以,魏国历来是厮杀的战场。各国约定联合抗秦,在洹水结盟,作为兄弟之邦互相救援。然而同一父母的亲兄弟,有时还为争夺钱财互相残杀,各国之间,想靠反复无常小人苏秦的一番伎俩,就结成同盟,明显是不足恃的。大王您不与秦国结好,秦国就会发兵进攻河外,占据卷县、酸枣等地,袭击卫国,夺取阳晋。那时,赵国不能南下,魏国也不能北上,南北隔绝,就谈不上联合抗秦,大王您的国家想避免危险也不可能了。所以我希望大王您能深思熟虑,拿定主意,让我辞去魏国相位,回秦国去筹划修好。”魏王于是背弃了联合抗秦的盟约,派张仪前往秦国去求和。张仪回到秦国,再次出任国相。
说服最能够代表一个人的思维水平,代表了个人对当下形势的综合判断,是思维高度的集中体现。所以说,你能够说服一个人,说明你对他是有深刻的把握的。
同时,你布局得再精密,还是需要通过说服来执行你的想法了,说服别人是一个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段节选的就是张仪说服魏王的过程。张仪的说服目标其实很明确,就是要魏王放弃合纵抗秦的幻想,投入秦国的怀抱。但是要达成这个目标该如何进行操作呢。张仪给我们做出了示范。
一、先陈述客观形势,得出结论--梁之地势固战场也。站在魏国的角度,选择客观的形势作为切入点。这样避免了一开始就引起魏王的反感与排斥,同时将魏王带入了被说服的这个框架中来。因为客观的东西是最没有争议的,魏王面对张仪的分析,只能点头承认,魏国的形势的确很严峻,是一个四战之地。这是一个很小的共识,有了这个共识接下来就好办了。
二、釜底抽薪,打掉魏国合纵幻想。张仪又站在魏王的角度上,分析了合纵的形势。通过举出兄弟阋于墙的例子,点出了魏王心中最大的隐忧,合纵不可靠,大家只是苟合在一起,随时有可能会翻脸,加重了魏王心中危机感。
三、亮明刀枪,说出威胁方案。有了前两部的铺垫后,就开始对魏王就行恐吓了。给出了秦国具体进攻魏国的方案。通过切断魏国与赵国的联系,孤立魏国,直至消灭魏国。让魏国感受到如果不马上投降秦国,抱秦国大腿就会大祸临头。对于魏王心理进行打击。
三步说服,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让魏王无从反驳,魏王被逼到了墙角,答应了张仪的求和请求。这是一段很经典的三步说服术,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比如说服你去健身时,就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您看您的体重已经有了,这是危险的边缘了。我知道您觉得自己还年轻,身体扛得住,但是过几年,各种疾病都会找到您的。如果不健身,肥胖就会是吞噬一个人身体健康最重要的因素。您看这份报告,全世界每年有XX人因为肥胖引起的疾病而失去生命。希望您能慎重考虑,为了自己的未来,办一张健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