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释义:对双方都有利的时候,就相互亲近;对双方都有害的时候,想相互疏远。
孔子曾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意思是志向不同,就不能一起谋划共事。鬼谷子所持的“相益则亲,相损则疏”与孔子的观点一样,真正默契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相互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
二、不美不恶,至情托焉
释义: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这样的人可以寄托实情。
鬼谷子的这句话意在告诫我们,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不形于色,对方才能摸不透我们的底细,我们才能更好地控制住局面,以达到目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处处受情绪支配,无法冷静思考,我们就很难办成事情,甚至会失去朋友、亲人,或是去上司的信任和重用,失去同事或下属的支持与拥护。所以当情绪来临时,我们要懂得克制,抛开喜怒、哀乐、贪婪、忌妒、憎恨等不良情绪,这样,我们才能做生活的主人,主宰自己的命运。
三、事贵制人,勿制于人
释义:做事情贵在控制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控制。
在此,鬼谷子强调,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先分清谁会是我们的敌人,谁会是我们的朋友;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可用。鬼谷子指出:“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只有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掌握交往办事的主动权,以免受制于人。世上没有永久的敌人,也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虽然这个标准或许很无情,很功利,但这就是现实。
四、知之始己,而后知人
释义:想要了解别人,最好的方法是从了解自己开始,只有先自知,然后才能知他人。
鬼谷子这句话强调要想掌握情况,必须从自己开始,只有先了解自己,才能了解别人。鬼谷子的这个观点与我们所熟知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鬼谷子更强调自知,把自知作为知人的前提。这个观点颇具见地,无论在处理事情上,还是在为人处世中,自知之明都是人的一种重要品质。老子所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理解别人,当然称得上聪明,但如果能知人更能自知,懂得“知之始己,而后知人”,那才称得上真正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