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谋略,道法微妙,活学活用,方可

很多知识我们可以在书本上学到,也有很多经验可以在实践中总结,但是更多的道理,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轻易弄懂的,需要高人的指导,以及自己不断地去琢磨。道法微妙,修心为上。鬼谷子告诉我们,从外到内控制人心,无论什么事,都可以由此而解决。所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内心,调整自己的说话的方式,才能从高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01“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鬼谷子说:圣贤是特别重视“道”的微妙的,因为“道”确实可以使国家转危为安,救亡存国的。汉朝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书》上说:“及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意思是说,孔子七十岁时死了,之后就没有人有能力象他那样,讲出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说明孔子非常善于表达,简单的一句话包含很深刻的道理,几个字就可以点醒人。孔子曾经说:“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这段话意思是说说:最高明的话是不讲话也明白,最完美的动作是看起来没动作,智慧不够的人,不停地问就完了。孔子自己说话简洁,道理深远。他也讨厌别人没头脑,不思考总是一直问。所以很多东西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重在一个字,悟。02现任东华寺住持万行上师说:“当你的才华还支持不起你的理想时,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事业时,你就应该潜下心来历练;当你的胸襟和气量还承载你不了你的成就时,你就不要盲目的扩张。”上面这段话就是他的微言大义,应该是他总结了自己的修行经验和人生得失,然后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但是我们能否看懂,又能不能相信它并遵照实行,还看个人的修养。比如他还说:“有成就的人心中一定有一种信念、一种执著、一种自信、一种“疯子”精神。”,“想成为精品,就要接受工匠的修理和打磨。”这些实际对每个人都适用,它们虽然精炼,但也是朴实无华的道理,像一杯清茶,清澈无比,喝之有味,回味无穷。03诸葛亮也善于微言说人。刘表的老婆对他的大儿子刘琦不好,希望立小儿子为世子,刘琦就向孔明请教。但是孔明当然不愿管别人家里事,一直没答应刘琦。后来刘琦想了个办法,就是上楼抽梯。孔明只好对他说,你可以向父亲请求外调。刘琦一下就明白了,这样既摆脱了母亲的纠缠,又掌握了兵权。孔明没有捅破窗户纸,刘琦却知道他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里还有很多这样的话,比如形容曹操是奸雄,吕布是英雄,分别说的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同样是夸赞,孙权和孔明得到的评语也不同,曹操羡慕前者是“生子当如孙仲谋”,周瑜嫉妒后者是“既生瑜,何生亮”。03像老子的《道德经》更是语言精练,合辙押韵,气势磅礴,道理透彻。只是我等凡人,未能深刻又精细地理解其内涵,即使不是断章取义,也是囫囵吞枣。道理精妙,学起来本就不易,而要用好就更加不易。《列子》上记载,鲁国有一施姓人家有两个儿子,从小学艺,一文一武,后来都出去找工作。学文的在齐国谋得一个差事,做公子们的老师。学武的去了楚国,在那里当了武官。这家两个儿子都有出息,父母高兴啊!施家有个邻居姓孟,也有两个儿子,也是一文一武,与施家的孩子在一起学习的,本领相似。看家邻居家孩子成功了,他们也跃跃欲试。孟氏的一个儿子到了秦国,用仁义学说劝秦王,秦王却说各国诸侯用武力竞争,如果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便是灭亡的道路,于是施以宫刑并驱逐了他。另一个儿子到了卫国,劝卫侯用武。卫侯说我国弱小,却夹在大国之中。如果依靠兵权,灭亡也就很快了。我不会采纳你的意见,但让你保全身体回去,到了别的国家,那么我国的祸患就不轻了。于是砍断他的脚,送回到了鲁国。04可怜孟家的两个孩子自己工作没找到,还成了废人,父母真是悲痛欲绝。两家孩子虽然学习内容相同,即使聪慧程度不同,正常情况也不至于差别如此。可见,学习不仅是要下硬功夫,还要能活学活用。就像是同一句话,一个人听了笑嘻嘻,另一个人听了暴跳如雷。同一个理论,对一种现象可以解释,对另一种现象却说不通,完全是正常的。微言大义,需细心咀嚼;审时度势,方能左右逢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