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关典籍中,多称鬼谷子为先生。先生一词,先秦文献中早已大量出现,如《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再如《孟子·离娄上》:“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战国策·魏策》:“先生坐,何至于此。”综合看来,先秦文献中的先生二字已具有丰富含义,可以指父兄,也可以指有德行、有学问的长辈,当然也可以指老师。后来先生开始慢慢变成了对有知识有德行的人的尊称。至于鬼谷子被冠以“鬼谷先生”的称呼,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一位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因他曾收受门徒,教授军政之术。其门人弟子中,以苏秦和张仪最为著名。《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者,东周雒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又《史记·张仪列传》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从记载可见,鬼谷子当为战国时人,他在当时的形象可以说是位名师,其授业内容与政治、军事相关,故《风俗通义》称之为“六国时纵横家”。另外,还可以了解鬼谷子的信息有:其一,他是位隐士,“《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也。”其二,他是位辩士,“鬼谷先生,苏秦之师,善谈说。”其三,他是位仙士,《海内十洲记》载:“有司闻奏,始皇遣使者赍草以问北郭鬼谷先生,鬼谷先生云:‘此草是东海祖洲上有不死之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其叶似菰苗丛生,一株可活一人。不止于此,在许多文献中还记录鬼谷子是道士、方士等。这些记录无疑为鬼谷子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以至后世的学者都怀疑他存在的真实性,甚至否认其存在。不过就文献记录所赋予他的形象而言,不可不谓之丰富。首先,鬼谷子是一位军政人才,他既能授苏秦、张仪纵横之术,又能授孙武、庞涓兵之道。其次,他是位喜好隐居的奇人,平生不求闻达于诸侯,甘愿于深谷中独善其身。第三,他是一位修仙问道之人,既被奉为真仙,又被纳入道教。第四,他还是一位通天彻地之人,能卜吉凶,通晓数术。凡此种种都反映出鬼谷子形象的复杂、多变,体现了古人对他的集体塑造。也就是说,当人们不断为鬼谷子构造形象时,他的真实性已经无足轻重了,因为人们内心的真实远远大于历史的真实,而鬼谷子多变的形象完全超越了他的原貌。所以,或许完整认识鬼谷子的多种形象,是了解其人的有效方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