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兵家和纵横家看来还

前几天,哲学诗画发布了先秦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墨家、法家、名家,今天咱们继续来了解诸子百家中的后几家,分别为:道家、兵家、纵横家,以及杂家。

一,道家:隐士风度和哲人智慧

1,老子

老子的生平,已经很难考证,有人说老子与孔子是同时代人,可能稍微早于孔子,其祖籍应该是河南的东部。普遍认为老子是贵族出身,职业是个史官,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周礼。后来,周王朝衰败,老子弃官而走,具体到了哪,卒于哪,都无人知晓。

据说老子弃官的原因是因为周敬王统治时,发生了内乱,很多王亲贵族带着典籍史料逃到了楚国,作为史官的老子,因为典籍没了,也就无事可做,因此弃官而走。

从一些史料看,老子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受到当时周朝文化和楚国隐士思想的影响。当时楚国很强大,其国内的隐士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且大都是贵族身份,保有小块的自有土地。这些都是道家产生的社会背景。

在老子时代,道家的学说带有一定的政治内容,到了庄子,道家的思想完全摒弃了政治内容,彻底走向了自然界的返璞归真。而《老子》的成书也和老子这个人一样,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此书成就于战国时期,而有人认为成书于春秋时期,现在因为史料的缺失,这点真的是难以弄清了。

2,老子的思想特点

1)无为而治

2)反对商品经济,主张小农经济

3)对“道”的提出和发扬

4)静心寡欲

5)养生

3,庄子

老子之后,道家分成了两派,一派为黄老之学,代表人物是宋钘、尹文,此派主张积极活动,干预政治。另一派为庄子,他们主张回归田园,避开世间纷扰,潜心修为。而影响最大的是后者。

庄子名周,大约生活于公元前年—前年,其故里应该在今天河南商丘的东北。庄子的著作为《庄子》,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计33篇。普遍认为《庄子》是由晋人郭象整理而成,也有人认为是由汉代的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们共同编纂和整理。

4,庄子的价值主张

1)万物归一,即齐物论

2)对社会纷争的不满

3)弃人间,做一个自然之子

4)“道”是第一性,现实世界是第二性

5)反对对社会进行干预

6)天人合一

7)凡事和万物都是相对存在

8)返归自然,清心寡欲

5,黄老学说的发展

道家中与庄子学派相对的就是黄老之学,其代表人物有范蠡,宋钘、尹文和慎到。

黄老学说有两个特点,一是把黄帝与老子的学说结合起来,因道全法,用道家的理论,顺乎自然的思想解释法治的主张,是一种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二是把道家的道与德和儒家的礼与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调和了道、法、儒三家的学说。

其思想特点如下:

1)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2)道德、礼仪、义气并重,强调“道生法”

3)提出“精气说”

4)主张虚、静、养心

5)建立了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二,个人主义的先驱:杨朱学派

1,杨朱学派产生的时代背景

在杨朱那个年代,社会已经开始出现小土地私有者,实际上就是自耕农,因此杨朱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人的个性的拓展和发扬,以及私人财产的合理保护。

2,学说特点:为我,贵己(彰显个性),反对侵物,纵欲。

3,政治主张:建立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自我满足之社会。

4,哲学思想:反天命,信人为。不信鬼神。承认事物有发展变化之规律。

虽然杨朱学派的思想与道家有点类似,但是庄子却对其提出了批判,认为道家的贵生和养生,与杨朱的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忘我”“坐忘”“齐生死”等观点,庄子认为杨朱所提倡的这些都带有一定的异端和不足。而在政治方面,杨朱主张积极作为,反应了积极的处世态度,这与道家的消极隐退思想截然不同。

除此外,杨朱学派的思想与墨家学说也有一定的对立和冲突。

三,农家许行

1,许行

许行,约公元前年—公元前年,与儒家的孟子是同时代人。据说,他著有《神农》二十篇,是农家的代表作,可惜早已失传。

农家思想代表的是劳动者的利益,即务农者的利益。

许行有门徒几十人,他们主张简朴生活,都穿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他们没有土地,过着一种流浪的生活。

2,农家的思想

1)君民并耕,共同劳动

2)平均主义

3)社会需要分工,以达到物物交换

4)物品的价格在交换时要统一、对等

四,兵家:以战争的观点看世界

1,兵家始祖孙武

当时的齐国具有尚武的传统,而孙武就出生于这样的环境。孙武(公元前—年),齐国人,他出身贵族,是武将之后,其祖先是陈国人,后因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伍子胥被杀后,孙武离世。

2,中国军事历史上的奇书——《孙子兵法》

春秋中后期,战争频繁。为了适应战争需要,孙武总结了众多战争中的经验和规律,写成了《孙子兵法》一书,由此,他也成为了兵家的始祖。

《孙子兵法》一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比古希腊第一部军事理论专著《长征记》还要早。此书后来传到了日本、朝鲜、韩国,又被英、法、德、俄、意等国家翻译后在全世界流传。美国军事理论家柯林高度赞誉道:“孙子十三篇可与历代的军事名著媲美。”

3,孙武的军事思想

1)战争观

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

2)战略战术的运用

战略上要大勇,即藐视敌人。但在具体战术上,要小心谨慎,要重视敌人。把战略和政治融为一体。

3)作战要灵活机动

孙武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对付不同的战况,要用不同的战法。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4)治军思想

士兵要勤加训练,对待他们要像亲人,这样在开战时他们才会与你共生死。

4,兵家的另一重要人物吴起

吴起是与孙武齐名的军事家,他的主要著作是《吴起兵法》,在军事历史上,这本书是与《孙子兵法》并列的军事著作,但后来由于保存原因,散失了不少。

5,吴起的军事哲学

1)进步的战争观

在战争的起源问题上,吴起总结了原因和规律。他认为凡起兵者不外乎以下几种:争名、争利、积恶、内乱、饥荒,从根源上揭示了战争的根源。

2)把政治放在战争的首位

吴起认为要想赢得战争,就要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改革和有效的管理,一个强有力的军队,必定要有安定的后方。

3)统一国家,必用武力

吴起认为要想真正的统一国家,就必须要用武力。在这方面,他看到了战争的巨大推动作用,但与儒家的仁政思想却是背道而驰的。

4)战略准备和充分的调研

吴起非常重视战前的战略准备工作,他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十分重视了解敌方的情况。他指出:“作战要避其锋芒,攻打敌人的弱处。”

除此外,他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战略装备的保养和维护。比如战士的精神状态、战马和其他装备的更新维护。

5)战后总结

6)辩证的提出“必死则生,幸生则死”的战场大无畏精神

6,军事家孙膑和他的军事哲学

孙膑生活于大约公元前年,他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著有《孙斌兵法》,当时是齐国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从小志气远大,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后来,他与庞涓一起拜鬼谷子为师,学习兵法。由于好学,鬼谷子把他保存的《孙子兵法》的其中十三篇全都传授给了他。庞涓自知才能比不过孙膑,于是就设计陷害他。随后,孙膑就逃到了齐威王的地盘,由于一次赛马比赛的押注,不久就受到了齐威王的赏识和提拔。

孙膑一生中,取得了两次大的胜利,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其中的桂陵之战,不仅制服了庞涓,全歼了地方,而且获得了“围魏救赵”的经典佳话。

但孙膑可谓命运多舛,虽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得到齐王的封赏和重用,而是被奸人所陷害,最后跟随田忌到了楚国,在这个地方,他总结了以往的作战经验,写出了《孙膑兵法》。

7,孙膑的军事思想

1)战而必胜。2)慎战,即不轻易开战。3)义战,即要打有义气的战争,理不亏。4)战备物资要准备好。5)必攻而不守。6)攻其不备。7)速战速决。8)以道用兵。9)气势要压倒敌人。10)灵活用兵,出奇制胜。11)处理好将帅的关系。12)重视军队的思想建设。

五,纵横家:以谋取大国政治为第一要务

1,纵横家应时而生,为了满足各诸侯国的政治,形成了合纵连横的态势。

2,代表人物有连横派张仪和合纵派公孙衍,以及合纵家苏秦。

3,范睢的远交近攻策略。

4,纵横家的捭阖之道和逻辑推理。

六,杂家:诸子百家的汇流和融合

1,吕不韦的生平

2,稷下之学对吕不韦的影响

3,《吕氏春秋》的编写

4,《吕氏春秋》对后世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