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时,“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处理问题既需要果断,也要善于忍耐,等待最适宜的时机。一代明君康熙除去鳌拜的故事,再次说明了进退、取舍潜规则的好处。
退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2.康熙帝14岁那年举行了亲政大典,可是亲政后的康熙并没有掌握实权,鳌拜继续大权独揽。于是,皇帝与权臣之间的矛盾随之展开了。
鳌拜抗旨对四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塑壳萨哈“满门抄斩”,这让年少的康熙皇帝非常不满,但由于自知实力太差,远不是鳌拜的对手,所以只好忍痛。他开始暗自筹划着怎么才能除掉鳌拜,但是康熙皇帝甚至鳌拜羽翼丰满,权倾朝野,鳌拜本人也身高马大,武功高强,要除掉鳌拜绝非易事,弄不好引起兵变,那么,他这个皇帝的位置就别想坐了。
经过数天的冥思苦想,康熙帝最后定下了除去鳌拜的计划。
后来的每天上朝,康熙帝都对鳌拜表现的唯唯诺诺,一副言听计从的样子。鳌拜暗自得意:到底是个小孩子,不值一提。他哪里知道,这正是康熙帝的高明之处,先忍一步为的是最终的胜利。
智擒鳌拜
有一次,鳌拜又找借口斩除了一位在朝中的大臣,说是密谋叛党,实则是在清除异己。康熙帝不动声色,没有发怒,反而为鳌拜又加封番号,又为鳌拜的儿子升官进爵,鳌拜的心里美滋滋的。
康熙一面故作软弱无能,稳住鳌拜,一边挑选了十几个机灵的小太监,在宫内舞刀弄枪,练习角力摔跤,康熙帝也加入其中与小太监们对阵取乐。消息传了除去,大家一致认为是小皇帝童心未泯,玩心太重。
一天,康熙派人通知鳌拜,说是有要事商量,请他立即进宫。鳌拜直奔宫中,此时,康熙正和太监们摔跤玩呢。鳌拜正要上前和康熙打招呼,十几个小太监打打闹闹的挨近了鳌拜身边。说时迟那时快,大家一拥而上,帮胳膊绑腿的费了好一番力气把鳌拜五花大绑了起来。
自此,康熙帝擒获了鳌拜,并且给鳌拜定下了足以满门抄斩的罪行,康熙帝最终掌握了实权。
少年康熙
3.《鬼谷子》说:“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敛,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意思就是:我们想听别人讲话,就用沉默逗引他,想让别人张口讲话,自己反而闭口不谈,想让对方情绪高涨夸夸而谈,自己反而低沉。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就先给与他点什么。
这个历史故事给我们展示了进退规则中暗含的玄机。故事中的康熙帝少年时就明白了进退潜规则,给我们的启示就更大了。退有时候是为了更好前进,特别是我们的力量处于弱势地位时,更应该多一些隐忍,等待机会成熟时我们再大显身手,达到极佳的效果。
人生如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