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鬼谷子 >> 鬼谷子知识 >> 老子讲述26

老子讲述26

《老子》讲述(2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前章谈「无争之德」,这章便告诉我们为何「不争」?因为,争也实无所得!「持而盈之」,指内心的欲望;「揣而锐之」,指外在的锋芒;「金玉满堂」,指家财万贯;「富贵而骄」,指钱及地位。人因内心有欲求,故藉由外在的行为来表现出来;简略来说,是为了满足精神的名,和物质的利。孰不知?世间变化,诸行无常,这即是「天之道」,此为世间的真相,故智者当知。接下来老子说明:

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过分的想要求满,如水则溢,应该适可而止。譬如,水库的水不能过高,否则就会溃堤;倒入茶杯的水,七、八分满就好,太多就会溢出。《周易》中有一个节卦,有节制之意。对于有智慧的人而言,节制就是中道。所以,凡事当适可而止!

二、「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刻意营求,以致锋芒太露,如尖锐之物,岂能无损而长保。譬如,秦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本以为秦王创造的朝代必定会千秋万代,没想到只经历了短短的三世就灭亡了。

再举功高震主的韩信。在中国历史上以卓绝用兵才能著称,留下许多著名战例和策略,后世评价为:「言兵莫过孙武,用兵莫过韩信」。韩信为刘邦的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王侯将相一人全任,惟功高震主引起猜忌。刘邦战胜项羽之后,开始消灭异姓王,于是借故贬韩信为淮阴侯;最后为吕后及萧何骗入宫内,以谋反之名处死于长乐宫钟室。

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钱财再多,而想永远拥有,也守不住。佛陀曾对一位商人开示说:「对于财物的拥有,每个人的态度,及处理方式并不同。可分为两类:

第一种人,对于自己辛苦赚来的钱财,不但省吃俭用,甚至对于父母、妻儿、下人,乃至亲友都悭吝不舍,如此历经数十年,其财物不增反减,这是何原因?因为,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这种人处心积虑所储存的钱财,在他临命终时,仍然无法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种人,对于钱财的处理就智慧多了,辛苦赚来的钱财,他欢喜布施,不但对父母、妻儿、下人,乃至亲友如此,对于贫困的众生也尽心尽力救济,同时恭敬供养三宝,努力积聚出世间的福德。这种人临命终时,将因他欢喜布施的功德转生天上,受大福乐。」

佛最后说:「对于世间的财物,你们应当念念舍离,要知道能舍才能得呀!你们应当学习欢喜布施,培植出世福报。」

四、「富贵而骄,自遗其咎。」既富且贵,还骄傲凌人,无疑咎由自取。举尧帝为例:有一天,尧巡视边疆。第一个人即祝尧帝长命百岁,尧帝说不用;第二个人祝尧帝大富大贵,亦说不用;第三个人祝尧帝子孙满堂,也说不用。人们觉得奇怪,便问尧帝为何不接受。尧帝答道:「多子孙则多惧,多富贵就多事,多长寿就多受辱。」世人都要好的东西,却不知「有」就是一种负担和烦恼。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事情完成之后,就应谦退放下,如日运行一天之后,便日落西山。人生在世,也是如此,将自己的本分做好,一切的荣辱功过,随缘放下,放下随缘,这便是天之道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