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得知古人在其所在的环境下所崇尚的思想,光从史书上了解是远远不够的,遗留下的文物往往能够揭开“真相”。
古人日常必备的物品便是铜钱了,而铜钱的形状基本都是外圆内方的,通过铜钱这“外圆内方”的设计,可以看出古人为人处世的“法则”,那便是“方正做人,圆滑处事”。
而这“法则”与纵横家创始人鬼谷子的“安、徐、正、静”四字原则不谋而合,读懂这些为人处世的原则,事实上就掌握了成功的“密码”。
外圆内方“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锦囊”仅从字面上来理解可以归纳为“外圆内方”,那么,何为真正的“外圆内方”?
事实上,“方”就如同人的脊梁一般,它是身体一个不可或缺的部位,同时也是关乎性命的部位。
一个人的脊梁“方正”,它的仪态和为人处事的方式都会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就如同现在所流行的“三观”一词,“三观”若是不正,那么此人便会往错误的方向发展,最终误入歧途,无法挽回。
反之,“三观”较“正”的人,则会往正确的方向生长,并不断发挥人正确的主观能动性,生活必然会向着幸福美好的方向发展。
至于“方正”为何是“内方”,原因很简单,人的价值观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所谓“方正”的变化会随着人的主观性而变化,而这些变化都是内在的变化,只有人自己本身才能得知自己“方正”与否。
为何不提倡“外方”呢?这个完全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如果一个人太过于正直,且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么这个人多半会遭受来自社会的“洗礼”。
不得不说,社会环境从古至今都是复杂多变的,人的善恶也是随着各种实际条件而发生变化,因此,“人善被人欺”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这样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下,人们通过多年的历史经验得出了“圆”才是真正的处世锦囊,因此,提倡的是“外圆”。
结合社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人们往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灵活地结合实际情况去解决问题,是一个人处世“圆滑”的表现之一,这便是人们现在常说的“不走寻常路”。
处理问题的“圆滑”,指的是不违背道德底线的圆滑,在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往往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结合多个角度思考后形成的方案,探索方案的可行性,这才能够形成真正的“处世锦囊”。
携带着这个“锦囊”的人们便能够走向一条通往美好的人生之路。
通过“内方”与“外圆”的结合,人们便能够用“方正”的“脊梁”去“圆滑”地处理人生中迎面而来的风浪,而不至于被“风浪”狠狠得拍打在岸上,无力反击。
鬼谷子的“四字原则”“外圆内方”仅仅只是从古代铜钱的外形上观察到的人生哲理,而“安、徐、正、静”四字才真正蕴含了鬼谷子想要点醒世人的具体内涵。
“安”意为安稳平静地处理生活中的事物,这一点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极为受用,很多人在面对突发事件之时,往往产生焦虑、急躁的情绪。
可想而知,带着这种不良的情绪处理的事物,失败的概率是极大的,因此,“安”提倡的是人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多一些平静,少一些急躁。
只有“安”下神来,你才能清醒地思考出问题正确的处理方式,真正地解决人生中的难题。
“徐”与“清风徐来”结合在一起来理解,会有极佳的人生感悟,当微风缓慢飘来之时,水面都不曾泛起一丝涟漪。
有时,急于求成往往会适得其反,而缓慢地朝着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走下去,往往会得到“正反馈”。
也许人生的“正反馈”不会很快出现,但它总有一天会如“清风”一般“徐徐”飘来。
“正”与“内方”的含义事实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正”是“内方”的延伸,一个内心正直之士,必然走向的是光明的“正途”。
不仅如此,他还会提醒并帮助身边的人一起走向方正之路。
“内方”也许其他人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但若是带领着他人一同走向“方正”之路,那么,这便是“正”,是做人的方正,同时也是内心的正义。
“静”与前面的“安”事实上有相似之处,但却有所不同,人们在进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往往急于表现自己而把自己所有的“老底”都摆在了“台面上”,如此“头脑发热”的行为,往往会让这个人学习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而“静”便是提倡人们多多倾听,特别是在一个大环境之下,总有人是值得你安静下来倾听并学习的。
在这个倾听和学习的过程中,会使你平静地面对真实的自己,并与他人的优秀之处进行比对,从而实现自己真正的提升。
“安、徐、正、静”便是鬼谷子终其一生总结的四字“真言”,每个人读这个四个字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千百年来,沧海桑田不断变化,始终不变的一直都只有人性而已,因此,对于古人千年以前所总结的人生哲理,至今还依然可以受用终生。
小结:每个人都为了尽快地掌握成功的“人生密码”,而不断地追寻。
事实上,所谓的“密码”其实一直都在身边,只要你仔细观察人性,在了解社会真正的规则以后,用“外圆内方”的方式处理事物,那么,你必定会掌握你真正想要的那个“人生密码”。
别人急躁时,你“安”,别人急于求成时,你“徐”,别人走向歧途时,你坚守内心的“正”,别人浮躁时,你“静静”地学习,这便是受用一生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