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古人名言品读格局越大的人,越懂得拥

北京中科白殿疯醫院 http://m.39.net/pf/bdfyy/

明清两朝,至少从文学上来说,是末流的。唯一出了一部《红楼梦》,算是稍稍挽回一点颜面。

先秦诸子、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明清小说从形式上来说当然更接地气,但感觉却丧失了从前民间文学的生命力。毕竟只是说书先生的原本,一天一点讲来,哪顾得上整体呢?

明清文学没落的原因也简单:泥古。

诗词,要仿着前朝的写;书画,要仿着前朝的创作。

然而,“祖宗之法不足守”,我们的老祖宗其实在很久之前,文明创立之初就提出了变通的观点。

这一期,为大家收集了历史典籍中10句关于变通的谚语文言,与大家一起探讨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

出自《鬼谷子》。

世界上没有长久的富贵;做事情也没有一个永恒的模板。言外之意,就是面对事情,毕竟不能完全按照前朝规矩一步一步执行,还是要根据具体背景做调整。

《鬼谷子》分类上偏向谋略与纵横。纵横家的要义就在于根据天下形势之变化采取行动,根据不同人的性格与身份采取不同说辞。

既要纵横,当知变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出自《周易》。

《周易》一整部书,本就是在讲“变易”,讲自然中的变化,讲人生的变化,然后从中分析出永远不变的规律,即“道”。

一条路走到终点,走不通,谓之“穷”。穷途末路,当然也可以效仿阮籍,一哭泄愤。但更正确的做法,是换一条路,继续尝试,直到找到属于你的康庄大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朝虽然是一存在很久的邦国,但它的治理与命令始终与时俱进。

简简单单8个字,却蕴含着无限的自得与自信。政权能跟上时代,离不开统治集团的礼贤下士、体察疾苦,也的确值得称赞。

远古之君王都知道与时俱进。现在的人却在大谈什么祖宗之法不可更改,岂不是笑话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据说这句话被刻在商朝某一位王的洗澡盆上,用以时刻警醒自己,日日更新。

如果这一天洗干净了污垢,以后便要天天都洗干净,洗干净之后还要继续洗。

用洗澡来解释,多少有些不严肃。其中道理,却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今天进步一点点,每天都进步一点点,每天在昨天的基础上进步一点点。这样就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在成长。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谓之神。

出自《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俺的老乡。常常奇怪,为什么讲究礼仪最苛刻的齐鲁大地却连着出了孙武、孙膑两位军事家。后来一想,孙武、孙膑那个年代,儒家也还没有占据统治地位。

待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山东出现了更多为民请命的君子,却也少了通权谋变化的纵横家与军事家,不能不承认是一种缺失。

这句话也是在强调用兵打仗没有永恒的模板套用,需要掌握尽可能多的兵法谋略,到时在因地制宜,因敌变化。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这也是李白“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句的由来。

年轻人是值得畏惧的,你怎么知道下一代人会不如我们这一代呢?等他到了四十五十岁,如果还碌碌无为的话,那也就不值得畏惧了。

孔夫子最后这句结论,放在现在其实有点不合适。

如今的四十五十岁仍然是中年,正是年富力强,能够成就事业的阶段;何况,永远都有大器晚成的人才。

另外,如果一个人真的没什么志向,没什么能力,大概三十岁就能够看出端倪,也不用等到四五十以后。

以下四句,与上面的句意多有重复,也就不多做解释,只与大家一起欣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出自《吕氏春秋·尽数》。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出自《淮南子·主术训》,编者刘安。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出自《宋史·王安石列传》。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