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能胜柔,强能胜弱,但柔也能制时,弱把能制强。弱也能制强。所以行事应刚柔并济。
鬼谷子曰:“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语出《鬼谷子·捭阖》 做人做事,要学会刚柔并济、软硬兼施,这才是有“心眼”的处世哲品学,体现了友善、涵养、通情达理;刚,则显示了尊严、原则和力量。 鬼谷子的弟子张仪即从《捭阖》中学得了刚柔、张驰的真义。 张仪为破坏合纵联盟,自告奋勇去楚国游说楚怀王与齐断交。他决定评先来软的,以利诱之。 张仪对楚王说:“如楚与齐绝交,则秦王不但愿意与楚永世通好,而且愿将商于的六百里土地归还于楚,还将在秦宫挑选美女送来,服侍大王。”一心想得到六百里地与美女的楚王听不进大臣们的逆耳忠言,他反驳道:“寡人不费一兵一卒,坐而得地六百里,为何不可?”
接着,楚军在秦、齐两国联军的夹击下连战败北,损兵折将,十万大军只剩下两万,并且韩、魏也趁火打劫。秦对楚发兵之时,张仪又对怀王进行威逼利诱:“秦国土地占天下一半,兵力可抗天下诸侯。秦国大军西出,可席卷列国。诸侯合纵之军,如驱群羊而攻猛虎,自取灭亡。大王不参加猛虎阵营反而和群羊为伍,岂不可叹?秦国如要攻楚,水陆并进,三个月之内,就可以直捣郢都;列国即使愿意援楚,半年之后才能到达,远水救不了近火!楚国寄希望于弱国援救,而忘记强秦之祸,臣深为大王担忧。
若大王能听臣之言,与秦结好,退出合纵之约,可保楚长存久安。如大王不信,臣可以说服秦王送秦太子到楚国作人质,将秦国的公主嫁给大王,大王也可将楚太子送到秦国作人质,两国永结兄弟之盟。臣奉秦王之命向大王陈肺腑之言,献秦、楚百世齐昌之策,请大王裁决。”
向游说楚王一样,张仪在推行其连横的外交政策时,无时无刻不是刚柔并济软硬兼施。他每游说一位国君,都是要么先来硬的,进行威胁,待对方被震慑住了,就又换一种温和的态度进行安慰;要么先来软的,进行利诱,等到对方得意忘形时,又予以震慑、打击。
刚柔并济、软硬兼施是鬼谷子《捭阖》中的重要谋略。这种两手都要硬的处事方略符合矛盾的辩证法,掌握了它,往往能在各种棘手的问题面前应付自如,无所不胜。
鬼谷子教你一招处事智慧,做个老炼的实在人,让你知深浅靠谱做事
鬼谷子,出来混说话办事,要学会未雨绸缪,嘴巴笨也能成为交流高手
鬼谷子,大饼好画梦难圆,谁都不比谁傻,出来混切记做聪明的傻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