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历史告诉我们:两者都有,前者是造化,后者是运气。苏秦和张仪就属于前者,他们是用智慧改变时势、搅动时代的人。
二人活跃于战国,这是个硝烟弥漫、尔虞我诈、英雄辈出的时代。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上到诸侯王,下到小兵卒,有的把它看成一盘棋,有的把它看成一个局,看成棋的人凭智慧把它玩弄于股掌,看成局的人却被它驱使着改变。但不管是棋还是局,最后都抵不住时代的洪流,让其裹挟着奔向历史长河。
苏秦、张仪武虽不能策马定乾坤,文却可提笔安天下。说“文”字却也不恰当,因为二人行走六国之间,游刃有余处置靠的是谋,相应的,“提笔”二字也不匹配,不如改成“施计”。所以,他们是“谋能施计搅战国”。
既然要讲苏秦、张仪,就不能不先探究一下他们一身谋略的开端,逐本溯源,我们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鬼谷子。这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为神秘的人物,你说他是一条龙也不为过,第一因为他虚无缥缈,见首不见尾;第二因为他的四个弟子:庞涓、孙膑、苏秦、张仪,各个身怀绝技,且都深深地影响了历史。所以,讲苏秦、张仪之前必须先讲讲鬼谷子。
鬼谷子鬼谷子姓王名禅,字诩,道号鬼谷,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开创者。《史记·苏秦列传》记载:苏秦东师事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张仪列传》中亦有记载:张仪“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可见,鬼谷子确为苏秦、张仪的老师无疑。
因为儒家讲究的是光明磊落的“君子之道”,因此在以儒学为道统的整个封建时代,鬼谷子都是长期被误解和被刻意埋没的人,毫不例外,他也是“阴谋家”的代名词,这就导致了其学术被长久的低估以及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实际上,鬼谷子流传下来的文字著述中包含的智慧谋略,至今都能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大到制定外交、军事策略,中到企业经营管理,小到人际关系的处理,各个方面,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鬼谷子思想学说的合集《鬼谷子》一书当真可以品读,而且,不拿算计人的心去读,得到的知识会更多。
《鬼谷子》一书是后世对仅存的鬼谷子的学说收集整理而成的一套合集,他的主要著作其实有两部:《捭阖策》以及《本经阴符七术》,前者注重权谋策略及言论辩论技巧,后者集中讲解养神蓄锐之道,后人将二者合并,遂成《鬼谷子》。不过亦不全,《捭阖策》中《转丸》、《胠乱》佚失,颇为遗憾。
《鬼谷子》内容异常丰富,涵盖了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心理学、社会学、情报学、文学等学科,是一部可以从多方面广泛解读的著作。从其核心思想上来看,又可分为“捭阖”、“反应”、“内揵”、“飞箝”、“忤合”、“揣摩”等游说和谋略的方法技巧。所以,不可谓不博大精深,简短的千字篇幅不可能讲得完其精彩内容及重要点,所以暂且先说说其基本的哲学思想和比较重要的理论。
可以说,在哲学思想上,鬼谷子传承的是老子的衣钵,读完《鬼谷子》你会发现其很多思想的根本理论都来源于《道德经》。比如“道”,《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里,“道”是宇宙万物的起源。《鬼谷子·捭阖》中亦有言:“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也就是说“捭阖”是“道“变化而成的,因此,外交舞台上的纵横捭阖之术就是由道产生。而且,在《鬼谷子·捭阖》中也写到:即欲捭之贵周,即欲周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随。可见,在使用捭阖之术时,要跟随着道。那么,这些都说明什么那?说明,鬼谷子把他的学说建立在老子的道上,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是道。
老子在方法论上,鬼谷子有一个特点:崇阴尚柔。这亦是老子的学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等等,《道德经》中阐述阴柔具有力量的理论有很多处。《鬼谷子》亦然,只不过它是把柔作为了方法论,比如:《鬼谷子·谋篇》中讲阴道而阳取之,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明......圣人之道,在隐与匿,这些都说明谋略必在阴,阴是其本质。可见,鬼谷子将老子的柔提炼而成了一套用于谋略的方法论,用完整的运用于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之中,不可谓不是一个绝世高人。
而且,老子一向被认为是中国朴素辩证法的代表和鼻祖,这辩证法的思想同样存在于《鬼谷子》中。《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这些都是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任何事物也因其对立面而存在,在观察一件事物时要同时观察其正反面。这种重视反面和转化的辩证法思想,深刻地影响着鬼谷子,在其学说中就提到与之相关的反应二字,《鬼谷子·反应》中说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意思正是从与事物相反的方向出发而游说对方,思考对方。当然,辩证法思想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理论是:万事万物发展到极限时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样正面就变成了反面,这是物极必反、势强必弱的理论,也是阴阳相互转换的思想。鬼谷子把它引用过去,变成了“环”的思想。《鬼谷子》中能体现“环”这一理论的有许多,比如“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等等,都是把阴与阳的关系必成一个相互连接的圆环。其实这个“环”的理论才是纵横家的最高理论:合纵和连横,一切随形势变化,该合时合,该分时分,与社会呼应,而又分分合合相互连接。这样看来,人类世界中,大多数的变化都有“环”的特点,尤其是社会变化,回首来看,你以为是前进式的演进,其实大多都隐含着循环往复的“环”状运动。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鬼谷子在基本思想上来源于老子的学说:道、柔、辩证法等。这些思想被其深度加工和发挥,又创造出了更为绚烂的理论,而后鬼谷子以这些理论为基础,发展了众多用于游说、谋略、养生等的具体方法,比如“捭阖”、“反应”等。
捭阖“捭阖”,原意是开合,它是“与人言之道”,即用于游说之中。策士们在游说的过程中,向对方表明自己的真实意图,并用言辞打动对方,使对方“开”而接受自己的言辞和计谋,这是“捭阖”之术的表面意思。更深的探索,我们会发觉,其实“捭阖”更是谋略的根本方法,在深层次的意义上,它表示的不只是普通的游说,更多的是对大局面的整体洞察和对各个势力的深入了解,然后据此做出的一切或开或合、或阴或明的方法计谋。
“反应”,意思是“反复回应”,即反复不断地弄明真相,这个计谋要求策士深入地打探对方的实情。即,要知己知彼,然后才能百战不殆。它包含四个打探的具体方法:钓语、象比之辞、反听和见微知类。钓语的意思是,隐瞒意图,故意说出启发对方的话语,从而诱导他说出真相;象比之辞的意思是,运用象征比喻或者类比的方法,套取对方实情;反听的意思是从正反两个方面反复倾听、思考,来探究真相;见微知类的意思是,根据看到的微小的细节推出结果,以及探究出其是否为必然发生。即使放到当下,反应术的这四个方法,依然有很强的适用性,所以,智慧的东西,往往会流传千年,甚至亘古不变,因为其中隐藏着的是根本的社会规律。
鬼谷子的学说和谋略、养生等方法还有很多,如果要一一讲明,定会有一本书的篇幅,由于能力有限又加之本专题的目的在于写战国人物列传之苏秦和张仪,所以不必太深入地去了解他及其思想,权当做个引子,引出那个厉害的战国时代以及其厉害的两位弟子。
许富宏译注《鬼谷子》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中华书局许富宏译注的《鬼谷子》,文章中引用了其不少的结论,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感谢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