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之于阴,成之于阳,鬼谷子谈如何提高说话

会说话的人可以用只言片语就可以化解纠纷,在谈笑之间便让对手俯首称臣。我们羡慕这些人的谈吐,也佩服他们的说话功底,但我们更希望知道如何做到这点。鬼谷子曾说,智略策略,各有描绘,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也就是说,策略有狡计和阳谋之别,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对策。对手使诈,我们提防;对方诚恳,一起商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下面举几个战国时的例子加以说明。案例一:有个齐国人去见田骈:“听说先生道德高尚,不愿入仕途为官,一心只求为百姓出力。”田骈问:“你从哪里听来的?”那人答道:“从邻家女处听来。”田骈问:“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那人说:“邻家之女立志不嫁,年龄还没到三十岁却有子女七个人,这种不嫁却比出嫁更厉害。如今先生不去做官,却有各种各样的俸禄,还有一百多个仆役,这种不做官,可比做了官还富有呀!”田骈顿时觉得很惭愧。(真会说话,一下子就抓住对方死要面子的软肋,然后用比喻的方法揭示了对方的虚伪和假清高,比单纯的辩论和说教要高得多)案例二:齐国丞相邹忌事奉齐宣王,推荐许多人入朝为官,齐宣王很不高兴。另一个大臣晏首地位尊贵,而他推荐的人少,宣王就很喜欢他。邹忌对宣王说:“我听说人们认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不如有五个孝顺的儿子。如今晏首推荐入朝做官的,有几个人?”齐宣王忽然醒悟,他认为晏首是在堵塞人才入朝做官的道路。(我们不论邹忌是出于什么原因推荐那么多人,只讨论他对齐王的反击。他巧妙地拿老百姓们通俗易懂的话打比方,理由充分,而且被大家都认可,说服效果更好。于是提示我们,可以在实战中采用这种深入浅出的讲道理方法。)案例三:张仪想要把汉中让给楚国,对秦惠王说:“汉中是一个祸害,就好像树种得不是地方,别人必定要伤害它;又如同家里有不相宜的财物,也一定要遭受损害。现在汉中南边为楚国利益的所在,这是秦国的忧患。”甘茂对秦惠王说:“土地广大,忧患就一定多!天下一有祸乱,大王您就割让汉中去求和,楚国必定会背离天下诸侯与大王亲善。大王今天拿出汉中向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玉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张仪是鬼谷子的高徒,狡辩起来谁也说不过他,他用了两个比喻,目的就是偷换概念,糊弄大王,达到他的目的。如果甘茂要与他辩论,一定是不占上风。所以甘茂避虚就实来点干货,如果每次都割让土地,请问大王你有多少家底败不掉?这就是最好的还击,一针见血,不绕弯子)案例四:楚国的杜赫劝说楚王,让他去争取赵国的支持。楚王答应要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并且让他私下自由行动。大臣陈轸对楚王说:“如果杜赫不能取得赵国的支持,赏给他五大夫的爵位就无法收回,这是赏赐没有功劳的人。如果他能得到赵国的支持,可是大王又无法再增加赏赐,这就等于没有赏赐。大王不如给他十辆兵车,让他去办争取赵国的事,事成之后再授给他五大夫的爵位。”楚王说好,于是给杜赫十辆兵车,让他去办争取赵国的事情。杜赫听后大怒,不肯出行。陈轸对楚王说:“这是他不能争取到赵国的支持。”(很显然杜赫只是想在楚王那里空手套白狼,只要跑一趟,成与不成都得到赏赐了。陈轸用他敏锐的嗅觉判断出其中有诈,就将计就计地还是让楚王派他去,只是许下空头支票,如果事情办成了就兑现承诺,甚至有超额奖赏,结果杜赫果然露出马脚。这就是一种不露声色的应对方法,以不变应万变,看你如何蹦跶)不用多总结了,多看几遍就知道鬼谷子的高超方法,我反正很佩服鬼谷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