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这五位春秋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思想大爆发时期,我们称之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涌现了很多的牛人,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孙子这五个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大师级”人物。

如果从他们生活的年代上来分,老子,孔子,孙子三个人是生活在春秋末期。孟子和庄子两个人是生活在战国。

如果从他们所在的“门派”上来讲,老子和庄子属于“道家”,后世统称“老庄”,孔子和孟子属于“儒家”,人称“孔孟”,孙子属于“兵家”,一套《孙子兵法》让后世研究几千年。

不过,在当时,可没有“道家”、“儒家”这种说法,孔子不可能说:“我儒家思想,讲究仁义礼信”,不可能。

因为“门派”之分,是后人经过分类整理后,给他们起的名字。根据《汉书》的记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达到家。

这么多门派,为什么“儒家”的名气最大?这要归功于汉武帝,搞了一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

其实,在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仁义礼信”是没有市场的,那个时候的诸侯国考虑的是如何壮大自己,如何灭掉对手,因此,“兵家”、“纵横家”、“法家”是那个时代的宠儿,秦国就是靠着这三样法宝,统一了天下。

如果从这五个人的人生交集上来讲,只有孔子和老子曾经见过面,孟子,庄子,孙子这三个人都没有任何人生交集,他们和老子、孔子之间,也没有人生交集。

孔子和孟子之间,是儒家思想的传承关系,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传承关系。

孔子问道于老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山东曲阜,但是,孔子的祖上却是宋国人。

宋国,是殷商后代微子启的封地,在今天的商丘。微子启有一个八世孙叫孔父嘉,是当时的大司马,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妻子,史称“美而艳”。

有一次,孔父嘉的妻子出门,被宋国的太宰华督看见了,一下子撩动了华督老男人的心,于是,他设计杀害了孔父嘉,夺走了这个美艳的妻子。不过,最终华督也没有得逞,因为孔父嘉的妻子被抢走的马车上自尽了。

为了躲避华督的追杀,孔父嘉的儿子就带着家人逃到了鲁国,孔子,就是孔父嘉的六世孙。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是陬邑大夫。陬邑,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孔子的出生地。“陬邑大夫”,就是陬邑的县长,一方父母官。因此,孔子就算是“县长的儿子”。

不过,叔梁纥为了生个儿子,可是费了老鼻子劲儿了,他老婆给他生了9个孩子,都是女儿,好不容易小妾生下一个儿子,还是个瘸子。

这个时候叔梁纥已经66岁了,不过他没有放弃,他向当地的颜氏家族提亲,想娶她们的女儿。最终颜氏的小女儿答应嫁给他,但是,俩人年龄差距太大,与礼制不合,因此,俩人没有正式结婚,只是同居到了一起,后来在尼山生下了孔子。

孔子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因为颜氏没有名分,因此,她被赶出了家门,独自一个人带着孔子过着清贫的生活。

虽然曾经是“县长的儿子”,但是因为是私生子,不被贵族阶层所承认,所以,孔子成为了地地道道的的布衣百姓。

当时能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做官,孔子也不例外,他一直想在鲁国谋求一官半职,但是却一直都没有成功。

严格来说,孔子并不算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应该算是继承者和发扬者,是他让儒家思想遍地开发。

真正的儒家思想创始人,是大周朝的“定海神针”周公旦。

孔子自己也说过,他并不是什么学说流派的创立者,他只是古法思想的推崇者,他所推崇的,就是周公所制定的“周礼”。

周灭商之后,尤其是平定了“三监之乱”以后,周公考虑到要制定一套新的“游戏规则”,让天下百姓都安安心心的生活,不要再有任何造反的思想,于是,就制定了一套“周礼”,其核心思想就是“仁义礼信智”、“三纲五常”。

可惜,在孔子生活的年代,已经到了春秋的末期,诸侯之间的侵伐,已经不是春秋初年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文明战争,而是磨刀霍霍大杀四方的灭国战了。

孔子的仁义思想,已经完全没有了市场。

于是,在27岁这年,孔子决定去“天子之国”大周拜访一位老师,老子。

老子出生在陈国,长大后到大周的都城洛阳,当了“守藏史”。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

洛阳城,是周天子的都城,虽然周天子的已经没有任何的权威了,但是在文化领域,大周还是最丰富的。趁着工作便利,老子通读了各种史书。

公元前年,老子被免职了,为了散心,他去了鲁国,在那里为一位老朋友主持了一次丧礼,在这个丧礼上,他认识了一位17岁的年轻人,孔子。后来,老子官复原职,继续到洛阳担任“守藏史”。

经过几个月的奔波,孔子从鲁国到了洛阳,他与老子进行了长谈,讲述了自己的苦恼,最后在老子的劝解之下,孔子大彻大悟,不再执着于做官,他决定开办私学,将自己的思想传播给更广大的普通百姓。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学习的权力,仅限于于贵族阶层,普通人是没有资格去学习文化的,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是第一个面前普通大众进行教学,也让更多的普通人学习到了儒家思想。

后来,大周发生内乱,王子朝叛乱带走了守藏室内的大量典籍,于是,“图书馆馆长”老子就当了背锅侠,再次被免职。

看到大周已经无可救药,老子也心灰意冷,回到了老家鹿邑,在这里,老子第二次接见了孔子。

此后,老子决定西去秦国,在路过函谷关的时候,函谷关的守关尹喜与老子进行了彻夜长谈,后来两个人的谈话,被编辑成了一本书,就是大名鼎鼎的《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道经》主要讲天地阴阳宇宙变幻之道,《德经》主要讲为人处世之道。

《道经》开篇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德经》开篇第一句话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孔子虽然两次向老子问道,但是,俩人并不属于一个思想体系。

老子,被后世尊为“道家”始祖,并逐渐神话为“太上老君”。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儒家”始祖,文圣人。

孔孟之道与老庄哲学

孔子和孟子之间,属于思想的传承关系。

孟子也是鲁国人,鲁国因为是周公旦的封地,所以,在春秋战国时代,一直是以礼仪之国著称。

孟子是纯正的鲁国血统,而且出身于鲁国“三大豪门”之一的孟孙氏。不过,等到孟子出生的时候,他们家族这一脉已经没落,并且迁居到了邹国。

孟子的老师,是孔子的孙子“子思”,因此,孟子对孔子的仁义思想极为推崇。

孟子最大的思想主张就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主张不得不说,是非常先进的,但是,却不适用于战国那个年代。

和孔子一样,孟子也是一生周游列国,推销他的治国思想,无论到哪个国家,孟子都受到了极大的优待,但是,一谈到治国理念,他都会被拒之门外,最后拿一笔“顾问费”走人。

晚年的孟子,也是把精力都放到了“私学”和著书立说上,他的思想和主张被汇编成了《孟子》。

后世,孟子的地位不断地被提高,尊称他为“亚圣”,与孔子合并称为“孔孟”,他们的儒家思想,也被称为“孔孟之道”。

到了南宋时期,孟子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他所著作的《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一起并称为“四书”。

老子和庄子之间,也是属于思想传承关系。

庄子出生于宋国,有人说是宋庄公的后裔,有人说说楚庄王的后裔,但是,无论是谁的后裔,到了庄子这一代,已经沦为平民。

庄子是老子道家思想的继承者和开创者,他主张“无为而治”,很显然,这种思想,在战国时代也是没有市场的,战国时代,讲究是强权统治,怎么可能无为而治。

庄子的晚年也是著书立说,写下了影响深远的《庄子》一书。

兵圣孙武与《孙子兵法》

孙子,名字叫孙武,和道家、儒家不同,他是玩“军事”的。就是孙子的一句话“兵者,诡道也”,彻底改变了春秋时期的打仗模式。

孙子是齐国人,但是他的人生是和吴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因为齐国内乱,孙子到南方的吴国去发展,在那里,他认识了一辈子的好基友伍子胥。当时伍子胥正当红,因为,他把孙子推荐给了吴王阖闾。

为了能获取吴王阖闾的信任,孙子把自己写的13篇兵法交给了吴王,吴王一看挺靠谱,就让孙子帮他训练军队。

在孙子的帮助下,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越国的多次进攻。后来,伍子胥遭到小人陷害,被吴国夫差给杀了,孙子也无心官场,隐居了起来,专心他的军事著作,留下了传世经典的《孙子兵法》。

春秋战国时代,虽然各个国家之间相互攻伐,但是,也诞生了很多的思想大家,他们的理论和学说影响了我们后世几千年。

无论是道家,儒家,兵家,甚至是纵横家,都是中华文明的浓缩,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继续继承和发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