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记鬼谷子讲的就是ldqu

第三讲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鬼谷子》讲的就是“开关”

老子在后面说了,“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他反复在说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说现在这个门,“众妙之门”就是这样的。“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有的人说他结丹了,“恍兮惚兮”好像有这个东西,丹田上黄芽长了,婴儿有了(当然是女同志才可能会有婴儿)。但怎样去认识这个呢?不管是丹道派也好,禅宗也好,怎样去理解它呢?有的人把老子的《道德经》背得很熟,怎样去理解这个呢?如果把道教有关的书都请出来,也未必能说得清楚,未必能说到我这样一个状态。

严格说来,我这样讲是犯了禅宗的大忌,但犯忌也要说。拿以前的规矩来说,“宁可截舌,终不为君通”,宁愿自己的舌头宰了,也不会说出来的,不可道呀。我也是按照《道德经》里的语言来讲,只不过每个人组合的不一样,我是以经讲经,以《道德经》讲《道德经》,通过了本人的一些体会,把自己的一些感觉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大家,让大家也感觉感觉,到底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如果是,那好,请你自己揣在兜里;如果还没有找到,也请你出来说说,没有找到的那个感觉是什么?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存,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精神都离不开这个,这个就是我们生命和生活的本钱;但平时我们连自己的这个本钱,连我们自己也不知呀。如果有了这个本钱,善用这个本钱,那就是无往不利。为什么在黄帝的《阴符经》里说,“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这也就是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个东西是什么呢?就是“玄之又玄”,如果我们能把“众妙之门”这个道理弄懂了,就可以“用师百倍”,“用师万倍”,一本万利。

这个一本万利,我们怎样去使用呢?这个就有具体的方法,在《老子》的第二章里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方法就出来了,“无为而无不为,负阴而抱阳,知其白,守其黑”之类的,所谓的黑白之术、阴谋之术就全部由此而产生了。大家都知道《鬼谷子》,没有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听别人说这个厉害得很,《鬼谷子》就是讲一个开关的问题,实际上也就是阴阳鱼,白的代表打开,光明透出来了;黑的代表关闭,天黑了就要睡觉。《鬼谷子》这本书这么几十章里说的是玄之又玄,那不得了。但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开,一个是关。就好像一个房间里的开关一样,开关打开了,电灯就亮了;开关关闭了,电灯就不亮了。

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之中,在人际关系之中把这个门守好呢?该把这个门守好的时候就应该守好它,什么门?嘴巴这道门,心这道门,人事关系这道门,该守的要把它封闭好;但是也不能只闭不开,该敞开的时候还是要敞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别人会认为你是哑巴,连朋友都没有怎么行呢?眼睛闭着不看也不行,世界如此美好,我们还是要睁开眼睛,去欣赏这个万紫千红的世界呀。但只是打开也不行,要善于闭合。对什么样的人该开,对什么样的人该闭;在什么事情上该开,在什么事情上该闭;这个门怎样开?它的表现形式如何?这道门怎样闭?表现形式又是如何?门开了,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就打开了,嘴巴也打开了,声音也出来了,表情动作也出来了,这些都是开。那闭呢?又是怎样的?如老僧入定,深不可测,善藏者藏于九地之下,深藏不露,是藏,也叫闭。

开,让别人开也是一个手段,让别人充分表现他自己,让他暴露无遗,把他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一切情报都被自己收集起来。如果要想吓倒别人,把别人震住,那么需要虚张声势,这也是开。但也不能胡乱虚张声势,自己的毛病,自己的弱点,自己胡思乱想的地方都得藏起来,不能随便表现出来,这就是闭。总之一开、一闭、一合、一关,里面的名堂、里面的妙用无穷。

常无即坐忘,常有即心斋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为什么叫“众妙之门”?真的是妙不可言。光明的在这里产生,阴暗的从这里产生;是在这里产生,非在这里产生;成在这里产生,败在这里产生;荣誉在这里产生,耻辱也在这里产生;所以叫“众妙之门”。既然是众妙,好事情是妙,不好的事情也是妙,它是有承受力的。

《易经》的“坤卦”里有“厚德载物”。要厚实,要能承受荣辱,有的人好事情来了,就像范进中举一样,为了中举,结果疯了也是个麻烦事儿,好的事情承担不起。有的人中了彩票,立医院了,这些也是麻烦。但是有些人遇上了坏事情,就上吊了,吃老鼠药了,跳楼了,这也不行。总不能为了股票狂跌,就跳楼吧,要有一种承担精神。为什么呢?这个还是“众妙之门”,没有这个“众妙之门”也没有意思了。有人说,“股票不垮不好耍。”正是要一涨一跌,大家才兴奋得起来。人间的这个剧场,不悲不喜也就不好看了。

我们应该把胸量放大,放宽,在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这个“众妙之门”和“玄之又玄”的关系,也就比较坦然,比较实在了。所以我们再来看看“道,可道,非常道和常道”这四个方面的关系,还有“名,可名,非常名和常名”这四层的关系,加起来正好是八层的关系,最后组合成“常无,观其妙,常有,观其徼。”一方面是在说道理,另一方面是在教你功夫,很多人都没有把这个当成是功夫,“常无”是最高的功夫,“常有”也是最高的功夫。在《庄子》里,不管是练“心斋”也好,练“坐忘”也好,不外乎就是在“常有”和“常无”这两个字上铺张而已。《庄子》里面修行的最高境界,也就落实在这四个字上,一个是“坐忘”,一个是“心斋”。

“同出而异名”,是因为同出而异名,才使我们找到了入道的立足点,找到了入道的门径,知道了这个“道”不用外求,这个主观存在与我们自己是一回事儿。我就是“道”,“道”就是我,所以古人说:“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才可以有这样一个气概。孟夫子也说:“万物皆备与我”,庄子也说:“既以归一”这一类的话,“归一”,归在哪里呢?就是归于我们自己。所以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才有了入道的立足点。这个门径是无需外求的,用禅宗洞山祖师的话来说:“切忌从他寻,迢迢离我殊。”如果从外面去寻找,就会越来越远,越走越远,“我今独自去,处处得逢渠。”大道与自己永远同在,走到哪里都看见是“道”,看见蟑螂老鼠是“道”,看见狗屎猫尿也是“道”,当然看见太阳是“道”,看见月亮是“道”,看见美人、西施、王昭君也是“道”,心里也就踏实了。

这个“道”无处不在,既然我们有了“道”,“道”与我们同行,“道”与我们同在,那么万物万事无不归于“道”,在这里就把“众妙之门”找到了。“众妙之门”在哪里?它就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要念念不失,念念不忘,至少我们要当好这个门卫。如果这个门卫当不好,小偷就进来了,强盗也进来了,如果自己胡思乱想,偷心妄想就来了。我们自己要给这个“众妙之门”站好岗,放好哨,这也是我经常提到的“警醒之心”,每一天都要有警醒之心,要有一种“觉照”之心。对自己肚皮里来来去去的东西,我们要把它看见,什么东西可以来,什么东西不可以来,自己要善于在自己肚皮里抓贼。有些地方可以大放光明的,就要让它大放光芒,如仁、义、理、智、信,大仁、大勇、大智的这一类东西,就应该放它出来,为人民服务,为众生服务,为祖国效力,这些都是好事情。为自己也行,争点利益,养家糊口,把工作搞好,把公司搞好,把事业做大,都离不开这个。

如果这个警醒之心丢了,整天糊里糊涂,胡思乱想,这样自己还能做事情吗?该想事情的时候,脑袋提不起来;该做事情的时候,脑袋里全都是莫名其妙的东西在转悠,把脑袋这个舞台全都给占了,一天二十四小时不是就白白浪费了吗?一点也不划算,这不好。对这个“众妙之门”,自己一定要熟悉,由熟悉到习惯,在熟悉的过程中自己要牢牢站岗,自己给自己当好门卫。用佛教的话来说,韦陀菩萨在哪里?它就在这里,它就是自己。自己把自己现在这个念头守好,韦陀菩萨天天都在自己身边站着,这就是“众妙之门”。久而久之,这些都可以放下,用佛教禅宗的话来说,就是打成了一片,自由自在,那才是真真实实的安道而住,任性自在,放任自在,欢天喜地。这就是真正的道人生活,没有那么紧张,也没有那么拘谨,多么舒服!多么坦然!

本公共号是四川龙江国学书院所创建的为广大国学爱好者提供学修交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