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古人为什么讲口可食,不可言读完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都是从小事开始,然后才渐渐变大,最后成为大的祸患。

我深以为然。

甚至可以说,所谓“小事”,往往都是因口角而起。

我们举个例子。

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不经意间说出的话,经过另外一个人转述之后,几乎与原本要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以至于牵引出各种各样的事端。

这就是最典型的“因口角而起的事端”之一。

或许正因为如此,古之圣人才倡导人们慎言吧!

鬼谷子画像

所谓慎言,其实不仅是要求谨慎说话,而且还强调少说话——因为话讲得太多,难免会有讲错的时候,即便是自己没有讲错,也很容易被别人误解。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我们先看《鬼谷子》在“权篇”中的这段话,即: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讳忌也;“众口铄金”,言有曲故也。

在这段话中,鬼谷子讲,自古以来,古人都讲究嘴是用来吃东西的,而不用来发言的,为什么?因为说话容易犯忌,正所谓“众口铄金”,就是形容言语容易偏邪不正之意。

由此可见,古人确实倡导少说话,甚至宁愿多吃,也绝不多讲话。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强调“口可食,不可言”?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5%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