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读之九十二道与德

文=韩广岳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从本章开始,就进入了《道德经》下篇《德经》。湖南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并不分章,而且次序是传统的《道德经》的下篇《德经》在前,上篇《道经》在后,概是后人以儒家的“道德”的视角将其分割为两部分,且将以“道可道”起首的以下部分前置为《道经》,以“上德不德”起首的部分至“道可道”前移到后面做了《德经》。

对照帛书《老子》,除了章次的顺序,其实文本内容也因了上千年的传抄而有不少脱漏掺错。比如本章,“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两句帛书甲乙本就都没有,当是后人将后人的补注错增进了正文。验之后文中并无“下仁”、“下义”、“下礼”等句,所以当从帛本勘删“下德”两句。如此则全章内容勘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儒家的道德是二而一,即道德两字是一个词、共同表达一个概念。道家的道德则是一而二,即道是道、德是德,道在形而上、德处形而下,道为体、德为用,道属本质、德是性用。

“道”是道家哲学的基石,它定义的是宇宙时空里古往今来天地万物一切的一切运行变化的规律的归纳、总结与抽象。基于对于道的认知遵循道的指引而行事就可称之为德,很好地遵循道的指引而行事可称为“上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之“德”是道家哲学的德,“不德”之“德”则更近于儒家哲学里的“道德”或者常人眼里的德。遵循大道而行事的“上德”,他们的行为看起来好像是不符合常人眼里的“道德”,“是以有德”、所以它更符合于道家哲学里的“德”。“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没有分别之心而对天地万物能一视同仁的德,才是合于“上德”而“有德”。

“上德”之行止必合于“道”,所以“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在道家的眼里,万事万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道法自然,万事万物自然化变,尊重自然、崇尚自然而不破坏、不干预自然就是“无为”。此“无为”,实乃是“上德”之“无以为”,明白了宇宙化变之大法,你觉得你还有什么可做的吗?从亿万年的时间尺度上看人类,人类所折腾的一切都将归于无,就象被淤平了的几百年前的拦水坝,可能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类对于自然真的是“无以为”,没有什么可作为的,从无垠宇宙的空间尺度看人类之作为,就如苍茫大海里的一滴水所掀起的浪花。信守合于“道”的“上德”的理念,就明白了“无为”的宝贵。更重要的是信守这上德之德,你想为都无从下手。

关于作者:

韩广岳,笔名空空道长,公开发表散文、杂文、学术论文若干篇,所著《周易易读》一书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往期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