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语》的“为政”一篇中,孔子特意谈到怎样看相识人的学问。孔子他老人家历来“惜字如金”,和史书上记载的“刚、毅、木、讷,近仁”一样。即便是这样,他识人的方法,在儒家不少经典中都有论述,并没有省略和忽视,比如在《论语》里就经常出现。
南师在《论语别裁》一书中,以“孔子也会看相”作为标题,解读了孔子的一个识人方法。这些方法对人和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如何选择合作伙伴,以及如何为人处世,这些学问直到今天也有现实意义。
一般来说,为政者更需要识人懂人,才能用好人的长处,避免用人的短处。所以孔子把这句话提出来,弟子们把这句话特意编进“为政”这一章里。
史上来看,孔子确是一位看相识人的大家,虽然宗旨一样,但他对不同的弟子的教学从来都不一样,对不同地位的从政者说的方法也不一样,只是圣者“有所为有所不为”,命运才如此艰辛。
一、以《曾国藩》的《冰鉴》为引子,顺便介绍两本看相识人的古籍。
现在,就来跟着南怀瑾老师的思路,看看南师是怎么解读“孔子的识人术”的。南师说:“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是孔子观察人的道理。”
南师讲这句话时,讲到市面上的麻衣、柳庄,意大利、日本人的手相学、掌纹学,这些都“逃不出中国相法的范围(南师原话)”,还提到中国人独特的“神相”或“心相”之法,举了“印堂宽窄看度量”和“睡觉露齿看健康”的例子加以说明。
其实南师没有明说,南怀瑾老师的意思是,看人要既看外表又看内心才可以。南师一开始举的是从外表一眼看到里面的例子。
笔者想着重一点笔墨,跟着南师的思路,先了解一下曾国藩的《冰鉴》这部书。南师解读这部书时,又着重讲了五点。一是功名看器宇,南师的原话“就是这个人有没有功名,要看他的风度。”
二是事业看精神。保持精神好,才谈得上事业和前途。那么,如何保持精神好呢?南师在别的书里是大讲特讲过的,这里没有展开说。
三是穷通看指甲,南师的解释是,从指甲可以看人的健康程度,比如指甲扁扁是体力不够,南师解释说“体力差就没有精神竞争。”换句话说,没有好身体就谈不上好前途和事业。看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一点也不差。
第四句也是讲这个的,寿夭看脚踵。南师说“命长不长,看他走路时的脚踵。我曾经有一个学生,走路时脚根不点地,他果然短命。这种人第一是短命,第二是聪明浮躁,所以交待他的事,他做得很快,但不踏实。”
南师最后说的一条,“如要看条理,只在言语中”,南师说“一个人思想如何,就看他说话是否有条理,这种看法是很科学的。”
曾国藩的《冰鉴》,我是读了南师这本“论语别裁”后,才翻看了一遍,其内涵非常丰富,气象万千。有正在当领导的、用得着的朋友,大可以去看一看。
南怀瑾大师是渊博如海,这是笔者自己形容他老人家的。南师解释说,中国的这套学问叫“形名之学”,在魏晋时就流行了,又举了两本书作为看人识人的参考书。
一本《人物志》,魏代刘劭著的,北魏刘昺所注,南师的原话,它“是专门谈论人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科学。”是古代关于人事管理,职业分类的科学,比现代流行的人才管理学只强不次。
第二部是《素书》,据说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南师评价说它“的确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南师还说它“是真正相法”,是“看这个人处世的态度和条理。”
还有,孟子也喜欢看相,不过他是注意人的眼神,比如光明正大的人眼神一定很端正;习惯向上、下和斜视的人都各有说道,等等。这和道家的说法类似~因为道家讲“眼藏神”。
二、《论语为政》中,孔子识人术的三个判断方法。
现在言归正传,看看孔子的识人术,也即孔子观察人的三个原则。就是这三个方法,可以彻彻底底的看透一个人。
这就是《论语》中“为政者”需要知道的读人识人术,是注重“内外一体化”看人的,这是个人的体会。
一、视其所以:看他做人做事的目的是什么,动机是什么?
二、观其所由:知道他的来源、动机,以法理的观点来说,就是看他的“犯意”(这两个字是南师原话),这个人到底想干什么,用意何在?
讲到这里,南师进一步解释说,要“视其所以”,看他的动机、目的。“观其所由”,看他的来源,整个行动的经过。
三、“察其所安”。这一点非常厉害,一针见血。南师说,“再看看他平常作人是安于什么?能不能安于现实。”也即观察一个人的神态安不安,心安在何处。
在这里,南师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朋友,满头白发的读书人,学问书法都好。他刚刚退休,太太过世了。
他的这位老朋友打牌、书法都好,就是安不下心来,想睡觉睡不着,哭起来没有眼泪,笑起来把眼泪笑出来了。现在的事当面忘,过去的事,连小时候的都记得。讲好话听不见,骂他的话马上听到。
南师说,“这是老年人的惨状——因为他太无聊、寂寞,事事无兴趣,只好交了个女朋友,我劝他不必结婚了。他这种现象,就是老年人的无所安,心不能安,这是老年人。”
南师还说,“年轻人也一样”,这是心理上的问题。所以,一个人作学问修养,“如果平常无所安顿之处,就大有问题。”这种人,当领导的要是看见了,恐怕不敢“大用”的。
说实话,看到这里,笔者不禁被孔夫子的话给吓住了,背上直冒凉气~孔子他老人家看人能够准到这种地步,简直了,让人的真实和虚假无处躲藏。
关键是,孔子他老人家似乎还不解气,后面又给这三句识人术加了个精彩的“广告词”,加重语气说“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这个人能逃避得过我的眼睛吗?这个人能逃避得过我的眼睛吗?得,这下彻底完蛋了。
下面南师讲了一大段话,现在一字不漏的摘录如下:“看任何一个人作人处世,他的目的何在?他的做法怎样?(前者属思想方面,后者属行为方面。)另外,再看他平常的涵养,他安于什么?有的安于逸乐,有的安于贫困,有的安于平淡。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因为他不会被事业所困扰,这个话怎么说呢?安于平淡的人,今天发了财,他不会觉得自己钱多了而弄得睡不着觉;如果穷了,也不会觉得穷,不会感到钱对他的威胁。所以安心是最难。”
三、学看人识人术的一点益处。
这么的看人识人,用意何在?对我们有用吗?南师做了一句话的总结:“以这三点观人,放在《为政》篇中,就是知人励品的重点所在。”原来是这样。
就是说,为政者,识人要能够一针见血,看人看的准,用人的时候,才知道把他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最合适,不仅对自己,也对整个团队都有利,而不会给团队带来麻烦。这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而对我们平民老百姓讲,虽然不见得老去那里琢磨人玩,但是无论做生意还是搞合伙,交人肯定想交一个正直的人~总不能上当受骗吧。所以,学了《论语》这几句话,确实能够带给我们一些益处。比如,本来是好朋友,做着做着生意却反目成仇,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那就太没意思了。
最后,想说一点鬼谷子大师的识人术,这个不在南师这篇文章的思路之内。笔者曾经翻了一下南师的著作,也没有找到他老人家解读纵横家鬼谷子大师的书。
鬼谷子的识人术非常的牛,他的徒弟也非常的牛。笔者早年学过不少面相手相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书,然后看到鬼谷子大师的识人术之后,就放下了那些相面术~看相识人,一个看外一个看里,光看外则容易失之偏颇。
以个人的观点看,鬼谷子大师识人都是带一点主动性的,比如他的“飞箝术”。再比如,他的识人用人术,都是把观察的对象带到动态的环境里去观察,看看此人能够顶多大作用。
比如,鬼谷子曾经说,把一位人才带到特殊的困境中考察他,把美酒给他喝够,看看他醉了是什么样子,把美女带到他身边,看看他的态度,等等。
有兴趣的朋友,如有大志向确实需要识人用人的,不妨看一下鬼谷子大师的识人术,和曾国藩的《冰鉴》这两部书,以后真没准用得着呢。